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汗奮鬥得來,焉能不嗜之如命,甘之如飴。他的老師曾國藩深諳此點,說他的兩個弟子,“俞樾拼命著書,少荃(李鴻章)拼命做官”。李鴻章以高度的自覺、狂熱的勁頭、強烈的慾望追逐功名權力,不分順境逆境,不問成敗利鈍,功名利祿就是他的命根子。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是,李鴻章後來賞爵封疆,位列首輔,被授予萬眾矚目的“文華殿大學士”,有了“丞相之名”,成為有清一代惟一獲此殊榮的漢人。當時有著帝師之尊的翁同龢對“文華殿大學士”這個高居漢臣之首的名號覬覦已久,趁李鴻章閒居落拓眾叛親離之際,派袁世凱以舊僚之名前來遊說他交出此位,以李代桃僵。袁話未說完,李鴻章早已如割心肝,氣沖斗牛,將他罵了個狗血噴頭!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大臣與首相的差距:李鴻章和伊藤博文(5)
李鴻章死後諡號“文忠”,這一品質是他特性中最顯著的一面。他以極其忠於中國和清朝統治者而著稱,在他給朋僚的信中,他再三強調這種忠誠:“我輩受國恩厚義,未可以言去,只有竭力支援,盡心所事而已。”英國學者福爾索姆說:
儘管他極其忠於皇室,也極其忠於他的朋友、同鄉、老戰友、家庭、親戚及師長,從西方人的民族主義觀點來看,這似乎是荒謬的,尤其是鑑於個人效忠是中央控制削弱的基本原因。但是對於具有儒家理論和東方文化的中國人來說,這種不一致並不是顯而易見的,或者說是不相干的。
——福爾索姆《朋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