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桃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彼此交往密切。
就像其動物學著作一樣,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研究是將觀察與理論結合在一起。第歐根尼告訴我們,亞里士多德收集了158座城邦的政制或政體制度文獻,這無疑得到呂克昂學園研究助理的協助。其中《雅典政制》(TheConstitutionofAthens)不是作為亞里士多德的全集部分傳承下來,而是在1891年於寫在紙莎草紙上的古代文獻中發現的。儘管與亞里士多德的其他著作存在一些風格上的差異,但如今基本上被視為亞氏真作。《尼各馬科倫理學》有一補遺,讀來如同《政治學》的前言,亞里士多德藉此指出:在考察了先前的政治學論作之後,他將依據所收集到的政制文獻,繼而探討什麼構成好政體,什麼造成壞政體,什麼因素有利於維護政制,什麼因素不利於維護政制,什麼政制是最佳城邦理應採用的政制(NE1091181b12…23)。
《政治學》一書或許不是一氣呵成,就像在其他著作裡一樣,觀察記錄與理論文章在此相互重疊或相互作用。我們發現本書結構與《尼各馬科倫理學》有相應之處:第四—六卷闡述各種形式的政制,其中三者可以容忍(君王政體、賢人政體、共和體制),三者不可容忍(僭主政體、寡頭政體、平民政體);第七—八卷討論理想的政制形式。全集裡所列的論說順序依然有別於論說自身的排列順序,學者對此書原初的編排順序尚未達成共識。
亞里士多德開門見山地指出,城邦是最高階的共同體,旨在達於至善。最原始的共同體是由男、女、主、奴構成的家族。亞里士多德認為,主奴之分與男女之別一樣,均屬自然而然之事,但他指責說,將婦女與奴隸等同對待是野蠻之舉(1。21252a25…b6)。諸多家族聯合起來組成村落,幾個村落聯合起來組成城邦,城邦是第一個自足的共同體,如同家族一樣自然形成(1。21253a2)。雖然其形成時間晚於家族,但城邦的確在本性上具有優先地位,就像人體這個有機整體一樣,優於手足這樣的有機部分。若無法律與正義,人便是最野蠻的動物。凡是不能生活在城邦裡的人,那就是野獸。凡是不需要城邦的人,那就是神靈。城邦的基礎就是最有利於施惠助人的善行,因為唯有在城邦裡,人類才能充分實現自己的潛能(1。21253a25…35)。
正文 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說(2)
福哇手機 更新時間:2010…11…2 7:59:23 本章字數:1405
在亞里士多德引證和批評的早先那些作家裡,柏拉圖當然是首當其衝。《政治學》第二卷專門批評《理想國》與《法律篇》。亦如在《倫理學》裡沒有善的理念一樣,在《政治學》裡也沒有哲學王。亞里士多德認為,柏拉圖式的共產主義只會招來麻煩,因為其方式是:財產應當共享,但所有制應當私有;物主以擁有財產為豪,以與人共享或給予他人為樂。亞里士多德為傳統的家庭辯護,反對將婦女共有的提議,也不贊同《法律篇》裡限制婦女在軍事和行政領域的作用。他反覆指出柏拉圖的提議脫離實際,認為其錯誤的根由在於試圖將城邦變成過於統一的組織。各類公民的多樣性是至關重要的,城邦裡的生活不應當像軍營裡的生活那樣千篇一律(2。31261a10…31)。
不過,當亞里士多德自己闡述政治體制時,他卻大量利用了柏拉圖的建議。在他們這兩位作者之間經常存在差異,譬如說,亞里士多德經常使用具體的例證來說明他的理論觀點。但是,其概念結構總與其師非常相似。例如,《政治學》第三卷這段話就是《理想國》後幾卷的迴響或附和:
政體或政府,也就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由一個人、少數人或多數人執掌。正確的政體形式必然是由一個人、少數人或多數人為了公民共同的利益進行施政的政體形式;然而,倘若以私人的利益為施政的目標,無論執政的是一個人、少數人或多數人,都是正確政體的變體。因為,真正的公民必定在於參與行政統治,共同分享城邦利益。通常,我們習慣於把由一人統治但以共同利益為目標的政體稱為“君王政體”(monarchy);我們把由少數人執掌的政體稱為“賢人政體”(aristocracy),這抑或是因為統治者是最優秀的人,抑或是因為該政體旨在追求城邦或共同體的最佳利益。當執政者是多數人時,當他們施政的目的是為了共同的利益時,我們就將其稱為共和政體(polity/politeia),這一名稱也是用來冠於一種體制的名稱。……
以上提及的各種政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