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負責人是張庚,編劇邵子南,導演有王濱、王大化、舒強,作曲有馬可、張魯、瞿維、向隅、李煥之。邵子南以傳統戲曲的形式寫出了十幾折《白毛女》,主題是反映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下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楊白勞被迫在女兒的賣身契上按下手印後痛不欲生,喝滷自盡。喜兒被地主黃世仁搶進黃府並慘遭凌辱。後來她逃進深山,在山洞中生下一個孩子,孩子不久就凍餓而死。喜兒與世隔絕,年復一年靠野菜野果和廟裡供奉充飢,身上長滿了白毛,變成一個人不像鬼不像的“白毛女”。
劇本完成後,曲作者們根據劇本的形式和風格,用地方戲秦腔為之配曲,試排了幾場。周揚看了很不滿意。他認為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藝術形式以及表演格調,都應該創新,應該用新的音樂語言,突破舊的音樂和表演形式的束縛。他認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中國現在應該產生一部自己的歌劇作品了,劇本、歌詞要作些修改,音樂要重新寫。周揚明確提出魯藝要在黨的“七大”召開之前創作演出一部大型新歌劇《白毛女》,並對創作提出了具體要求:要賦予它新的主題,突出農民與地主的階級鬥爭這個重點,要體現出勞動人民的反抗意識,把兩個時代、兩種社會制度進行鮮明的對比,以鼓舞人民的鬥志,去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參見任穎:《回憶王大化》,孫�NC362�:《參加演出實踐漫憶》,載《延安魯藝回憶錄》第187、215…216頁)
周揚將他的想法向毛澤東作了彙報。毛澤東高興地說:“好呀!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可以編成歌劇。”主席說得好,“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正是他要從這個故事中挖掘的潛在意義。
現在離“七大”召開只有幾個月了,時間緊迫,於是,立即改弦更張,重新調整創作班子,編劇換上了詩人賀敬之,和對西洋歌劇素有研究的丁毅,導演和作曲仍是原班人馬。集體討論,賀敬之執筆寫前面幾場,丁毅寫最後一場,新劇本很快就完成了。新劇本的顯著變化是,在喜兒逃到深山之後,仍然抱著“我要報仇!我要活!”的信念,頑強地活下去,堅信深山終能見太陽。新劇本還安排了喜兒的心上人大春前來解救她,最後鎮壓了黃世仁,為喜兒和眾鄉親報了仇,喜兒和大春喜結良緣,成了勞動能手。周揚對這個稿子表示滿意。
接下來便是音樂創作了,頗費了一番周折,終於由張魯譜出了《北風吹》這首曲子,取得了突破,抓住了主旋律,幾位作曲家分工合作,共同奮鬥,最後完成了全劇的音樂創作,走上了排演場。
1945年6月10日,即黨的“七大”閉幕的前一天,魯藝為出席黨的“七大”的代表演出大型新歌劇《白毛女》,獲得巨大的成功。當戲演到高潮,喜兒被救出山洞,後臺唱出“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時,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一同起立鼓掌。第二天,中央辦公廳派人來魯藝傳達中央書記處的三點意見:第一,這個戲主題好,是一部好戲,非常適合時宜;第二,藝術上是成功的,情節真實,音樂有民族風格;第三,黃世仁罪大惡極,應該槍斃。根據這個意見,在第二次演出時,把黃世仁、穆仁智改為當場槍斃。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13建設新的人民的文藝(3)
《白毛女》公演後引起強烈反響,也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意見。
《解放日報》曾為此開闢專欄座談討論。對於一些尖銳的批評意見,主創人員感到壓力很大。周揚組織全體主創人員和演職人員學習和研究這些批評意見,要大家正確予以理解和對待。他說:“我們是在探索歌劇的創作道路,受到批評才能進步嘛!對於這些批評,好的我們虛心接受,認真採納,不對的也值得研究和參考。大膽地幹下去,失敗了屬於我,勝利了屬於你們。”周揚的話解除了大家的壓力,在演出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各方面的意見,使這部劇作日臻完美。
《白毛女》是在新秧歌劇基礎上誕生的我國第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新歌劇,它以動人心魄的內容和嶄新的藝術形式,成為我國新歌劇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白毛女》的影響下,各個邊區歌劇創作有了很大的發展,一時蔚然成風,出現了《王秀鸞》、《赤葉河》、《劉胡蘭》、《王克勤班》、《楊勇立功》等優秀之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勝利了!
延安沸騰了!人們舉著火炬遊行,扭秧歌,喊口號,徹夜鑼鼓喧天,歡慶勝利。鍾敬之描述當時的盛況說:“我們戲劇部磚窯前有個寬坦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