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國出面干預,但沒有一國肯幫這個忙。等到條約簽訂,俄國才發現它垂涎已久,遠東最大的不凍港旅順和旅順所在地的遼東半島,竟落到日本人手中。德、法兩國也願利用俄國的心理狀態,向俄國和中國表示惠而不費本的友誼,作為以後索取報酬的資本。純粹自私的動機,在外交詞令下,看起來好像是正義的行動。
日本無力跟三國抗衡,答應把遼東半島退還中國,但由中國增加白銀三幹萬兩的贖金。
——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使清政府的當權人物對俄國感激零涕,認為俄國真是中國最好的朋友。這份感激之情維持了五年,直到下世紀(二十)第一年(一九○○),俄國乘八國聯軍進攻中國之際,突然間出兵佔領面積達一百一十萬平方公里的東北三省,清政府才大夢方醒。
十六 中國失敗的原因
在發奮圖強上,日本起步比中國遲。中國門戶開放了十年之後,日本門戶才開放。中國發動自強運動七年後,日本才明治維新。但海軍居世界第十一位的蕞爾小國日本,卻一舉擊潰了海軍居世界第七位的龐然大物的中國,使全世界都大大的震驚,不得不承認中國是遠東病夫。——當時,歐洲人稱土耳其帝國是近東病夫。
都是發奮圖強,為什麼日本辦得到而中國不能,不但本世紀(十九)不能,而且拖到下世紀(二十)中葉以前,仍然不能。
這可以由對門戶開放所持的態度上,得到啟示。
美國艦隊敲開鎖國二百餘年的日本,日本並不把它當作一種恥辱,反而慶幸由於這個刺激,使日本早日驚醒。中國不然,像一個赤身露體而衰老患病的夢遊患者,被鴉片戰爭驚醒後,發現自己所處的窘境,而認為驚醒他的人罪該萬死。
日本面對著鉅變,內心充滿著恐懼和自卑,立刻就認清必須全盤接受西洋文化,才能生存。中國則悻悻然怒不可遏。對西洋文化懷著一種輕蔑和仇視的心情,在不得不屈服時,也只勉強接受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這已是讓步的最大限度。也就是說,日本認為萬事不如人,它的改變出自內心的徹底覺悟。中國則始終堅持從古代傳下來的儒家系統的那些儒書,仍是救世良方,只要加以現代化的解釋就可以了。
中日兩國有同一的文化基礎,卻對同一刺激,產生兩種恰恰相反的反應。為什麼會如此?
我們認為主要的下列四項原因:
一 中國有長期的科舉制度,日本沒有。
二 中國有士大夫僵化了的階層,日本沒有。
三 中國人在經濟上有安全感,日本人沒有。
四 中國帝王有危險感,日本帝王沒有。
日本於七世紀大化革新時,把中國文化幾乎全部接受過去,不知道什麼原因,卻單單的拒絕或遺漏了中國知識分子最瘋狂崇拜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有它的主要功能,它使政權向下微作一隙的開放,使擁有相當資產的平民有機會藉此一線狹徑,爬到政權高峰。但也使帝王用它來控制知識分子,這些被長久控制的知識分子,在帝王跟平民之間,形成一個新的統治貴族。他們異於舊有的血統上的貴族,而是一種由科舉考試而產生的貴族,即士大夫階層。他們以研究儒家學派的儒書和做官為唯一職務,俸祿和貪汙使他們的財富增加,再把這些財富投資到土地上,所以每一個士大夫都擁有土地和一個寄生性的家族。這些士大夫和這些家族,就像大海里無數礁石,而中國政府則像一隻巨舟,在這些礁石之間,蹣跚行駛。日本因為從沒有科舉的緣故,它幸運的沒有製造出來這些礁石,日本政府航行的大海是遼闊的,只要領導人決心改變方向,它就可以改變,不會遭遇到像中國領導人所遭遇到的密如星斗般礁石的阻嚇。
科舉制度主要內容是考試兩千年前的儒書,儒家學派強烈的保守和崇古本質,也就成為士大夫最突出的冥頑性格,八股文的機械訓練,更使士大夫腦筋裡殘存的想像力蕩然無存、士大夫習慣於不用自己的思想,所有的著作都是代替聖人系統發言,於是養成一種不切實際發高燒的毛病,對社會上的任何改革和進步,都狂熱的對抗。日本知識分子也有這種毛病,但毛病要輕得多,大多數都能冷靜地思考到自己國家的缺點,虛懷若谷地接受西洋的生活方式和西洋文化的意識形態。
日本的長子繼承製度也使日本社會的資金容易累積,比中國社會蘊藏較高的活力。長子繼承製度一定使次子以下的子弟(至少佔全國青年三分之二)都有一種不安全感,他們發現父母的財產跟自己無關時,只有走出家庭,赤手空拳到陌生的社會上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