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顯達起兵從江州(江西九江)進攻建康,失敗。這兩次兵敗迅速的被敉平,更增加蕭寶卷的氣焰,認為天意民心都站在他這一邊,屠殺更變本加厲。
七 北魏帝國遷都與漢化
北魏是鮮卑拓拔部落建立的帝國,比起同族慕容部落建立的那些亂七八糟的前燕後燕南燕西燕諸燕帝國,文化程度要低。所謂國家,在首長們意識裡,不過是擴大的部落。所以北魏的官員,都沒有薪俸,完全靠向人民貪汙勒索,而且手段極為兇暴。所以北魏的民變,是中國歷史上最多的一個王朝。一直到本世紀(五)八十年代四八四年,北魏才開始發給官員薪俸,距開國已九十九年。
北魏皇帝跟十九國五胡籍大多數帝王一樣,始終具有部落的遺習和野蠻人的殘忍。——注意,漢民族的暴君跟其他少數民族的暴君,方法上和程度上,有很大不同。但北魏也靠這種衝力,使北中國歸於統一。不過等到北中國統一時,北魏已連綿不斷地從事五十四年戰爭,開國時所有的精銳部隊和群眾中崛起的將領,大部分都已消耗。而且從塞北一小塊苦寒局面膨脹到華北平原的龐大領域,統治階級已深感滿意,安於南北對峙的現狀。所以一連四次對南宋帝國的攻擊,在性質上都是防衛性的,並沒有統一全中國的偉大志向。
本世紀(五)七十年代,第七任皇帝拓拔宏即位,他是北魏帝國第一個受有良好教育的君主,當然受的是純漢化的教育,因為鮮卑沒有文字。這使拓拔宏對漢民族文化,盲目崇拜,認為漢民族一切都是進步的、好的,而他自己鮮卑民族一切都是落伍的、壞的。崇拜一旦由理智的尊敬升級到感情的信仰,他就自顧形慚,拒絕承認漢民族有缺點而鮮卑民族有優點。因之,拓拔宏決心使他的民族全盤接受漢民族的文明。
——拓拔宏對漢民族文化的崇拜,如痴如狂。南齊帝國使節蕭琛、範雲,晉見拓拔宏時,拓拔宏跟兩人談論很久,然後對群臣說:“南朝多好臣。”大臣李元凱氣的發抖,高聲回答:“南朝多好臣,一年一換皇帝。北朝無好臣,百年一換皇帝。”弄得拓拔宏面紅耳赤。
全盤漢化,第一步是遷都,從鮮卑人居多數的平城(山西大同),遷到南方六百公里外漢民族居多數的洛陽。這是一件大事,拓拔宏在推行漢化運動中是孤立的,只有他的弟弟拓拔勰親王,在他逼迫下不得不幫助他。遷都大事,拓拔宏明知道無法獲得支援,於是,他乞靈於詐術。四九三年,他動員南征,宣稱要進攻剛剛成立十五年的南齊帝國。親統三十萬大軍,從首都平城(山西大同)出發。北魏此時距開國已一百零七年,漫長的歲月使暮氣已深,貴族們已到了第三代第四代,早習慣於生活的享樂,根本忘了南方還有敵人,更沒有擴張國土的雄心,對這項突如其來的軍事行動,內心充滿畏懼。好不容易抵達洛陽,又遇連綿大雨,士氣更為低落。拓拔宏卻恰恰選擇降雨最大的一天,披甲上馬,命繼續前進。親王大臣們圍上來,苦苦請求取消這次進擊。拓拔宏最初拒絕,後來表示讓步,但是,他說:“我們大張旗鼓,南下征討,卻如此不明不白的結束,向國人如何交代。一定要休兵的話,不如遷都洛陽,也可自圓其說。”親王大臣反對遷都,但更反對南征。兩害取其輕,他們勉強同意遷都。
拓拔宏所以把遷都放在全盤漢化的第一步,一方面固然為了加速吸收漢文化,更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心理的,他不願僅僅作夷狄的君主,還要作中國人的君主。要想作中國人的君主,就必須把政府設在中國正統國都所在地。
國都既定之後,接著是一系列的漢化措施:
一、禁止穿鮮卑傳統衣服,改穿漢裝。
二、規定漢語為帝國的法定國語,禁止說鮮卑話。年齡超過三十歲的人,學習不易,准許繼續使用鮮卑話,但三十歲以下的人,必須使用漢語。
三、取消鮮卑姓,改為漢姓。拓拔宏自己改姓“元”(我們以後稱他為元宏),其他如“勿扭於”改姓“於”、“獨孤”改姓“劉”,“丘穆陵”改姓“穆”,“步六孤”改姓“陸”,凡一百一十八姓,都由複音節改為單音節或雙音節。
四、從平城(山西大同)遷都洛陽的人,就成為洛陽人,死亡之後,就葬在洛陽,不準歸葬平城。對一個崇拜祖先的民族,祖先墳墓是重要的向心力。
五、鼓勵鮮卑人跟漢人通婚。
這五項措施,證明鮮卑民族仍有蓬勃的生命潛力來吸收高階文化,只有僵硬待斃的民族,才用種種藉口,拒抗改變。但是下面的兩項措施,元宏卻作了錯誤的選擇:
第一 元宏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