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頁)
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事、檢校(正七品)、
照磨、管勾(從七品)。
參議府,
有參議(正三品)、
參軍、斷事官(從三品)、
斷事、經歷(正七品)、
知事(正八品)。
都鎮撫司,
有都鎮撫(正五品)。
考功所,
有考功郎(正七品)。
中書省統領百官,總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事務,中書左丞相極為崇高,權力極大,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洪武初,徐達常在軍旅,中書省由丞相李善長掌握權力。洪武四年,李善長罷相,又以汪廣洋為丞相,洪武六年汪廣洋罷相,又任命胡惟庸為丞相。
但是胡惟庸專權驕橫,終於引起朱元璋不滿,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興胡惟庸之獄,胡惟庸被處死,不再設立丞相,連中書省也廢除了。從此,皇帝以外再也不可能出現另一個權力中心,皇帝以外再也不可能出現一個與他爭奪權力的人。
丞相被廢后,由皇帝直接統率六部,可說大權獨攬。但是,皇帝精力有限,必須藉助於辦事機構處理政務,於是就設立了春、夏、秋、冬四輔官,後來四輔官被廢除,翰林院、左右春坊的官員成了皇帝身邊的辦事員。
元朝在地方上設行中書省,朱元璋攻下集慶(今南京)後,曾經自領江南行中書省。以後每攻佔一地,就設立行中書省。行中書省的官員,自平章政事以下與中書省相同。後來,各地廢除了行省,改設承宣布政使司,掌管一省行政。
在中央,都察院負責監察,地方設提刑按察使司掌管監察司法。元朝的行省權力很大,是中書省的派出機構。明朝的布政使司,權力就小多了。
天下兵馬誰掌握
朱元璋以武功起家,控制軍隊對他來說十分重要。元朝中央的軍事機構是樞密院,朱元璋佔領集慶(今南京)後就建立了行樞密院,後又設立了諸翼統軍元帥府。不久,樞密院被廢,改設大都督府,其長官為大都督,朱元璋任命侄子朱文正為大都督。大都督府地位很重要,有權節制京師和各地的軍事。大都督之下設有司馬、參軍、經歷、都事等官。
到吳元年(1367年)後,大都督府不再設大都督,而設左右都督(正一品)為長官,以下設同知都督(從一品)、副都督(正二品)、僉都督(從二品),其下設有參議(正四品)、經歷、斷事官(從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從七品)等官。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朝發生了一件大事,丞相胡惟庸因為謀反被處死,中書省被撤銷,不再設丞相,與此同時大都督府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改為中軍、左軍、右軍、前軍、後軍五個都督府,每府設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僉都督(正二品),其下設有經歷司,有經歷(從五品)、都事(從七品)等官。
◇。◇歡◇迎訪◇問◇
第59節:第十一講 禮樂政刑,把天下管起來(2)
五軍都督府分別統領京師和全國各地的衛所軍隊。但是錦衣衛和其他皇帝的親軍不歸五軍都督府管。
明朝的軍隊有京軍和地方的衛所軍。京軍又分衛所軍和負有特殊任務的錦衣衛等保衛皇帝的親軍。洪武四年(1371年)京軍達二十萬七千八百人。明朝的軍隊以衛所為編制,所謂“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概五千六百人為衛,一千二百人為千戶所,一百二十人為百戶所。
在各省設有都指揮使司,與地方布政使司、按察司並稱為“三司”。洪武年間,全國共有十七個都司、三百二十九個衛,還有一個留守司六十五個守禦千戶所。
明朝的衛所士兵都是世襲的,軍戶世世代代當兵。每個士兵除承擔軍事任務外,都有一份土地,征戰守衛之餘耕種土地,是軍餉的來源之一。所以,朱元璋曾經誇口說:“我京師養兵百萬,要不費百姓一粒米。”
明朝的軍事制度錯綜複雜,每當有徵討,要由皇帝任命總兵官,調各衛所軍歸其指揮。打完仗以後,將領交還印信,軍隊又回到各個衛所。
在中央政府機構的六部中還有一個兵部。兵部是幹什麼的呢?兵部設尚書(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等官。兵部的職責是“掌天下武衛官軍選授簡練之政令”,也就是說,負責選拔、任命全國都司衛所的軍官,軍隊的訓練,包括各地軍隊的部署、軍隊裝備的管理等等。
如此複雜的軍事系統,形成了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機制,以保證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