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3/4頁)
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冷的天,手腳都皴裂了,你們不同情他們,還要把他們的工具扔到水裡,你們怎麼這樣忍心呢?要是這些農民是你們的父兄,你們也這樣對待嗎?
朱元璋對隨行的官員汪廣洋說:“像這樣的數九寒天,我們穿著裘皮還覺得冷,可是農民還在做工,沒有暖和衣服,非常可憐。”於是他下令,南京所有服役的農民一律停役,放假回家。這件事情很快傳遍了京城內外,民眾一片歡呼。
BOOK。▲虹橋▲書吧▲
第64節:第十二講 平民皇帝的治國理想(3)
朱元璋精力過人,勤於政事,他經常在吃飯的時候還思考著朝政,突然想到一件事,就停下筷子,用紙記下,把這個紙條貼在身上,所以常常是一天下來,他身上貼滿了紙條,好像一隻鶉鳥。等到上朝的時候,他再把這些條子拿下來,一件一件去辦理。不僅如此,他居住的殿堂的牆上也貼滿了紙條,有的是需要辦的事,有的是官員的姓名,有的是某個衙門統計的數字。
貼士
太祖勤於政事,每臨食匕箸屢廢。思得一事,即以片紙書之,綴於裳衣,或得數事則累累滿身,若懸鶉焉。洎臨朝則一一行之。
—(明)徐禎卿《翦勝野聞》
有人統計過,洪武十七年,從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之中,各個部門送來的奏章達到1160件,奏章當中提到的事情是3391件,朱元璋平均每天要處理423件事。如果每份奏章按1千字計算,一共就是116萬字,那麼116萬字,平均8天,他每天要批閱十多萬字。十多萬字,相當於現在的一本書啊,工作量相當驚人。
朱元璋說,“朕自即位以來,常以勤勉自勵”,我即位以來,經常是勉勵自己勤奮辦事;“未旦即臨朝”,天不亮,我就上朝了;“晡時而後還宮”,吃飯的時候我才回宮;“夜臥不能安席”,晚上睡覺的時候,都不安穩地躺在席子上;“披衣而起,或仰觀天象”,我記掛著國家大事,就披著衣服起來,看看天象,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做得不當,如果有事情處理不當,我就拿筆一件一件記錄下來,等到天明一一處理。“吾自有天下以來,未嘗暇逸”,我自從當了皇帝以後,沒有過空閒,不敢偷懶;“於諸事惟恐毫髮失當”,辦理各種事情唯恐有一絲一毫的不妥當;“戴星而朝,夜分而寢;一事未善,寢亦不安”,頂著星星上朝,半夜才睡覺;一件事情做不好,就睡不安穩。為什麼呢?他說,“人君日理萬機,怠心一生,則庶務壅滯,民無所賴,貽患不可勝言”。作為皇帝日理萬機,如果偷懶的心一旦生出來的話,很多事情就堆積起來,無法辦理,那百姓還有什麼依靠,誰來保護百姓?誰替百姓說話?留下的後患言說不盡。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把民心看做是天命,把民心看做是他能不能夠維持長久統治的根本,所以他說“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決於此,甚可畏也”。什麼天命?什麼人心?就看皇帝做得好不好,都在這一點上決定,做得好了,關心百姓了,就上應天命,下得人心,如果不勤政,不愛護百姓,就是違背天命,違揹人心,這是非常可怕的,我怎麼敢偷懶呢?
朱元璋還經常召見百姓以瞭解下情。洪武三年以前,朝廷大小官員不分品級,都可以參加早朝,都可以上殿言事。全國各地大小官吏任期屆滿進京考核,糧長按時繳糧入倉,各鄉村五十歲以上的耆民進京朝見,朱元璋都一一接見。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午門外(後移至長安右門外)設立了登聞鼓,民間有冤情允許擊鼓向皇帝申訴。洪武十年,又允許百姓密封奏事。可見他畏懼天命,畏懼民心。
朱元璋希望大明國長治久安,他以聖人自期。中國古代帝王有昏君,有明君,他想做個聖人,做一個好皇帝。前面說過,他要建立一個他理想當中的大明國,他曾經說“聖人初無異於常人,而常人不能如聖人者,以弗勤不思耳”。聖人跟常人開始也沒有什麼兩樣,他們的區別在哪裡呢?在於普通的人不能勤奮做事,不能認真思考。“思日孜孜,禹所以成大功;不遑暇食,文王所以開王業”。當年大禹、周文王他們立功立業為什麼呢?他們每天不停思考,勤奮工作。後來的一些皇帝,不能夠勤政,追求享樂,比如說元朝末年,君臣上下,習於安定,奢侈享樂,不理民事,不關心百姓,最後失掉天下,這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鑑。
朱元璋全身心地處理國事,在公事之餘的空閒時間,多是讀讀書,與文人學士們談經論史。
“寬仁”不是空洞的口號
朱元璋以大明為國號,這個國號包含了他的政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