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而贏得廣大讀者群信賴的《新時代週刊》,芹澤已養成必定在發售當天過目的習慣。
《解讀康和銀行崩潰的內幕》,作為這一期吸引眼球的熱門報道之一,封面上摘出了這樣的標題。受“康和銀行”這幾個字的吸引,不經意地剛開啟裡頁一看,芹澤便小聲地叫了出來,因為在標題的旁邊附有有吉州波的大幅肖像照片。
報道的正文,是以由比標題稍小的字型組成的《精心策劃的康和銀行崩潰劇,其幕後似乎看得到一個女人的勃勃野心?!》這樣的副標題開始的,緊接著還有一行《美國證券公司首席女交易商隱秘的私生活及駭人聽聞的人脈》,一目瞭然可以想像出非常不體面的報道內容。照片上州波的臉正對著讀者,彷彿在目不轉睛地直視著,選擇了讓人一看便可能心生反感的表情,可以感覺到編輯方面的意圖。
就職於世界金融界的老大莫里斯&;#8226;湯普森證券的紐約總部,而且三十幾歲就已升任常務董事,文章是以介紹州波驕人的履歷開始的。但與此相對照的,當中還披露了她跟多位男性關係密切的閱歷,色彩濃烈。
州波與男性的關係超脫了不正當情愛的級別,是出於她的野心的與政界財界大人物的人脈關係,文章以這種形式加以強調,看了也便明瞭報道的指向了。而且,列在那個名單上的男人們的名字,雖然只有一部分是使用日文字母的,卻淨是執日本政界財界牛耳的重要人物,讓人覺得是故意要煽起人們的討厭與非議的。
名單牽扯到許多芹澤不認識的要人的名字。出版社毫不猶豫地公佈這些人物,大概反而會提高報道的可信度吧。可以解釋成正因為是些社會影響度高的人物,儘管並非全部,但既然敢於下決心披露真名實姓,就應該是作了相當深入的調查並有了充分把握的。
報道里斷言,這個叫有吉州波的女人構築瞭如此廣泛的朋友關係,是出於她貪婪的野心。那野心大到一般平民百姓級別的腦袋無法估量的程度,為了達到其目的而不擇手段。甚至下結論說她是個可怕的女人,簡直自認為是社會的統治者,出於這種錯覺而採取了完全無視通常倫理觀的行動。
那個所謂的野心,據說也包括為了一試自己的影響力而以金融界為中心製造社會*,更進一步舉證說前些日子康和銀行的擠兌風潮也是其例項之一。並暗示,州波時隔二十年重回日本,跟康和銀行的崩潰有密切關係,與入侵日本市場的外資企業之間都獲得了極大的利益。
“終於還是暴露啦。可到底是誰告的密……”
讀著報道,芹澤不由得想皺眉頭。可能考慮到男性讀者吧,內容的品位實在過於低下。以所謂“解讀康和銀行崩潰的內幕”這個副標題來看,能證明論點的論據含糊其辭,內容和主題嚴重脫節,相去甚遠。
連州波是如何牽扯到康和銀行的崩潰這一點,好像都沒采訪到什麼材料,是一篇欠缺說服力的報道。
不過,其內容肯定是要不惜一切地大肆暴露州波的醜聞。看完報道,芹澤漸漸不安起來了,因為他擔心州波沒準兒會將自己當作告密者。
他是擔心那篇報道始終片面地誹謗州波,而不直接觸及相關的男性一方,也完全不對他們作任何評論。一想到州波看了這篇報道內心的感受,芹澤就無論如何都想知道情報的出處。而且這決非只是自己想知道,他覺得也必須向州波解釋清楚。
“可這下子不是完全被當成罪人了嗎?”
越討厭這篇報道的寫法,便越覺得州波看了它就免不了會懷疑芹澤自己。偶然目擊跟宮島或羅賓遜三世的密會什麼的,當時用不著那麼對州波說的。
“不對,那是誤會。”芹澤覺得急不可耐,急得似乎禁不住要這麼叫道。在惠比壽車站剛下到站臺,立刻又趕上正要開出的電車。這是開往新宿方向的電車。究竟想要幹什麼呢,連自己都不太清楚。只是覺得好歹要去園林大廈,只有這個念頭盤旋在腦海中。
要去上次跟州波談話的那個房間。無法確定州波是否還在那個房間,不過,她曾交代別告訴任何人住在那家飯店的事,所以,為了逃過媒體的眼睛,躲在那個房間的可能性最大。被寫了這麼一篇報道,不管怎麼說州波應當有必要讓自己隱身。
芹澤到了飯店的正門,很細心地留意了四周的動靜才去了四十九樓。走出電梯時也四下裡仔細地觀察了一番。幸好走廊裡跟上次一樣,一片死寂。媒體也不可能連這裡都找得到吧,或者說不定為了避人耳目州波已經退了房。
雖然不顧一切地來到這裡,但芹澤還是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