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想明白這些,劉啟已經想清楚了對鄧通的處理。
巧的是,廷尉府已經把鄧通的罪狀已經呈了上來。
劉啟開啟一看,無非是鄧通利用嚴道銅山中飽私囊的罪名。至於什麼結黨營私,意圖謀反等等之類的純屬子虛烏有。當他看到奏章上寫著鄧通十分配合,對罪狀供認不諱之時,劉啟竟然大笑,他心想:“以鄧通的個性,即便安他多少個罪名,只要能少受點牢獄之災,他定然都會供認不諱,這個張釋之,判案倒真是公正無私!”
劉啟基於鄧通的罪證,更為了打擊樹倒猢猻散的不正之風,決定沒收鄧通所有家產,連飯錢也不要留下,貶為庶民。
鄧通由天下首富驟然變得身無分文,而且加上養尊處優慣了,加之年紀大了忘記了勞動,無權無勢的鄧通到哪都不討好,不僅是好友,甚至是親戚都躲得遠遠的。館陶長公主見他可憐,不時賞他幾口飯吃,後來長公主忙於儲位之爭,就無暇顧及鄧通了,飢貧交迫的鄧通最終餓死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冬夜。其狀之慘,讓人唏噓不已。
二十年前,有個相士說鄧通會餓死。二十年後,鄧通真的餓死了。
不管是真是假,有那麼句話說出來警醒世人,出來混,總要還的。做人,還是得常懷敬畏之心,少發不義之財。
鄧通在朝廷消失後,一個深夜裡,張釋之褪下官服換上便服,把廷尉大印封存放好在几案上,然後對著官印拜了三拜,對在府外等候的家老問道,“夫人和公子都安排好了嗎?”家老點頭,他便頭也不回地鑽進了軒車之上。
軒車直往長安東南角馳去,半個時辰之後,張釋之下車來,對著肅穆的霸陵行九叩大禮,便又上車緩緩離開了。
翌日,一道奏疏擺放在劉啟的龍案上,劉啟開啟一看,大吃一驚。
第81章:申屠嘉喋血
“可惡,竟然不辭而別,張釋之根本沒把朕放在眼裡!”劉啟將張釋之的辭官書重重地摔在地上。
陪侍一旁的內史晁錯默不作聲地將辭官書拾起,攤開仔仔細細地讀了一遍。
“老師,朕想把他抓回來活剮了,讓那些個不能為朕所用的臣子引以為戒!”
晁錯見劉啟臉色氣得通紅,並未馬上應答,而是眉目半睜,似乎另有所思。多年與劉啟的相處,他對學生劉啟的個性再清楚不過,他清楚劉啟只是說一時氣話而已,如果在此當口,便答疑解惑,只能推波助瀾,無助於事情之解決。
劉啟並未得到老師的回應,漸漸平靜下來。劉啟同樣清楚每當晁錯有異議,都會擺出如此神態,等他劉啟發完脾氣再進言。
所以,劉啟穩住自己的情緒,想聽聽老師的想法。
晁錯微睜的雙眼突然一亮,向劉啟說道:“陛下,切不可對張釋之施以懲戒!反而應嘉贊其勞苦功高!”
“何也,朕為何不能懲處一個擅離職守的臣子,卻反倒要嘉贊其功,如此一來,國法綱紀何在,如此一來,朝廷不是成了想留便留想走便走之地,朕的臉面何存?”
“陛下,臣之諫言意義有三,一則陛下初即帝位,當以凝聚人心為要,張釋之乃先帝重臣,身背遺命,何況他在民間極有威望,若決然殺之,恐致天下失心,需知恩威並施為馭臣之道啊,此為一;二則,張釋之與陛下有隙天下皆知,若陛下不但不追究其擅離職守之罪,反而厚重待之,那天下人定然會以為陛下仁聖,此為二;三則,張釋之辭官而去無非畏懼陛下追究之前不敬之罪,而陛下此舉定然能讓張釋之對陛下感恩戴德,陛下可下旨斥責他不辭而別,同時同意他辭去廷尉一職,但得令他改任淮南相,為陛下鉗制諸侯,此為三!”
劉啟一聽,一時茅塞頓開,爽朗笑道:“老師當真高明也!朕怎麼就沒想到這些?好,就按老師說得辦。老師相才,朕之大幸也!”
晁錯也不謙讓,捋著三角須臉露微笑連連頷首。
不久之後,主動辭官的張釋之便趕往淮南國赴任淮南相,對於已對仕途絕望的張釋之來說,只要能離開京城是非之地,已是萬幸了。
晁錯處理張釋之的諫言,為新天子贏得了不少的讚譽和人心。
緊接著,在晁錯的諫言下,劉啟下令減輕刑罰標準,並減輕田租稅賦,而且繼續加大募民徙邊的力度。
在文武大臣議政之時,劉啟因為經驗不足,面對群臣有些惶恐,每當這時,他便習慣性地詢問晁錯:“老師以為如何?”
晁錯自然耐心為之一一謀劃,晁錯眉飛色舞,唾沫橫飛的時候,一旁的申屠嘉只能氣得渾身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