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5章忽必烈推薦治國能人劉秉忠
孛兒只斤?忽必烈,生於1215年,卒於1294年,出生於蒙古族黃金家族,他是元朝的建立者。是監國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的弟弟。蒙古帝國尊稱他為“薛禪汗”。忽必烈在青年時代,便雄心勃勃,志向遠大,“思大有為於天下”。孛兒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元朝。
忽必烈在位期間,建立行省制,加強中央集權,使得社會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鄰國,但多遭失敗。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樣,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輝歷史的締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位35年,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被加封為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後世稱他為元世祖。
忽必烈遵照蒙哥大汗的命令,率領南征的軍隊回到了北方的都城,到了京城的時候,聽說有阿拉克岱爾和劉太平倆人,遵照蒙哥汗的命令,調查核實各地上繳政府的稅收,他秉公執法,不徇私情,京城裡的許多官員都受到了處分。
忽必烈說:“這裡的管理稅收的官員,都屬於我管轄,大半都是我任命的,難道他們都是貪官嗎?這次我出師去攻佔西南,離開大汗太遠了,在朝廷裡必定有不懷好意的人故意說我的壞話,我完全應該進入朝廷向大汗說清楚,消除那些奸臣的矇蔽,不要冤枉了那些好人。”
這時剛好遇到農業部長姚樞,到忽必烈的官府來拜見他,他們過去關係很鐵,無話不談。姚樞是元初政治家、理學家。字公茂,號雪齋、敬齋。先世自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入居內地。少時學習勤奮。金朝末年,父姚淵任許州,今河南許昌,錄事判官,後來舉家遷到了許,在那裡居住了下來。
1232年,蒙古軍破許州城,姚樞到燕京,即今天的北京,投靠了楊惟中,被引薦北覲窩闊臺汗。1235年,皇子闊出統兵攻南宋,詔姚樞從楊惟中隨軍訪求儒、道、釋、醫、卜等各類人才。
蒙古軍陷德安,即今天的湖北安陸,姚樞從俘虜中訪得名儒趙復,竭力勸告他北上講學授徒,此後理學在北方傳佈漸廣。姚樞從趙復處盡得程朱傳注等重要經典書籍,開始學習理學。
1241年,出任燕京行臺郎中,旋因與主管官員意見不合,放棄了官職,隱居於輝州蘇門,在今天的河南輝縣北。1250年,忽必烈召姚樞至漠北訪問治道,姚樞上書陳述儒家傳統的帝王之學,治國之道,深受忽必烈的器重。忽必烈受命統治漠南漢地軍事,姚樞建議在與南宋接壤地區屯兵,積穀守邊,再思考消滅宋朝的策略,被忽必烈採納。
後來追隨忽必烈進攻大理、鄂州,即今天的湖北武漢,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得以參與軍事活動,屢次大膽勸告忽必烈,多次險些遭到殺害。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姚樞以藩府舊臣預議朝政,參定一代制度,擔任東平宣撫使、大司農、中書左丞,出為河南行省僉事等官職,入拜昭文館大學士,終於獲得位高權重的翰林學士承旨的職位。
當姚樞聽忽必烈提到這件事,就勸忽必烈說:“大王雖然是皇帝的弟弟,但是畢竟是皇帝的大臣,是不應該和皇帝進行爭辯的。現在大王不如攜帶了王府中的妻子和兒女,全部都進入朝廷,表示自己對朝廷的忠心,這樣或許能使那些說壞話的人再以無話可說,皇帝的懷疑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姚樞說到了忽必烈的心坎上,忽必烈很佩服姚樞的足智多謀,認為調解弟兄之間的矛盾,沒有比這樣做更好的辦法了。
忽必烈聽了後,接連點頭說:“你說得真好,我就按照你說的那樣辦吧!”忽必烈回到和林以後,拜見了蒙哥汗,就把姚樞所說的大體意思,向蒙哥汗進行了說明。
蒙哥汗知道忽必烈已經看出了他的用意,為了挽回面子,他不得不假惺惺地對忽必烈說:“我很擔心皇帝的弟弟帶兵遠征,時間久了,身體勞頓,因此是以召回都城,讓你好好休養,保養好身體後再去帶兵打仗,建立功勳,其實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忽必烈那時的心情非常複雜,心裡七上八下的,很想還向蒙哥汗說明一些事情,看見蒙哥汗的眼中包含著憂傷的淚水,覺得當帝王的為難,也不禁感到悲傷起來,也跟著流下憂傷的眼淚。倆人面對面對哭泣了一陣,相互之間都沒有再說別的什麼話。
到了第二天,忽必烈和蒙哥汗兄弟倆再次相會,蒙哥汗想另外建造城市和宮殿,作為新的都城,忽必烈聽他的提議,也很贊同,就向他保薦了一個人,名字叫做劉秉忠。
劉秉忠原名侃,字仲晦,邢州人,他的曾祖父是金朝的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