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憑三寸舌;再來不值半文錢!”告誡謝枋得出於意氣之爭,信口開河,為自己招來禍患,你這次到朝廷裡去,恐怕是凶多吉少了。對謝枋得評價真是入木三分,最恰當不過了,的確也是人生的至理名言,讓人們永遠記取。
謝枋得讀了這句詩,深有感觸,不禁嘆息起來,說:“多蒙老朋友的規勸,有如醍醐灌頂,讓我茅塞頓開,知道了自己過去犯下的過失,我將作為前車之鑑,永遠銘記在心!”
從此謝枋得無可奈何,只得聽天由命,安靜地躺在轎子裡睡眠,任憑那些轎伕抬著他趕路。他在路途中凡是遇到隨行人員向他送飯的時候,他卻一點也不吃,徹底絕食,他這樣餓了二十多天,但是都沒有餓死,真是少見的奇蹟。
渡過大江以後,隨行的隨行人員也多次勸說他吃東西,他這時也難免猶豫起來,他這時為什麼要猶豫呢?我們也不難想象。謝枋得又稍微吃了一些蔬菜和水果。
到了元朝的都城燕京以後,這時謝枋得已經疲憊不堪了。但是他還是打起精神,站起身來,立即詢問宋朝原來太后居住的地方,以及宋朝原來的大臣瀛國公的住處。
謝枋得到了元朝的都城燕京後迫不及待,就匆匆拜見宋朝原來皇室的貴族和大臣,見面後謝枋得誠懇地多次跪拜,失聲痛苦,情真意切,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情懷和高風亮節,真讓人感動。這時人們才明白,謝枋得在路途中對吃不吃東西,猶豫不決,堅持活下來的真正原因。
謝枋得拜見宋朝原來的皇室貴族和大臣後,回到居住的旅店,仍然堅持絕食,表示抗議。留夢炎對他無可奈何,驚惶失措,派遣醫生為他開藥治病,還為他弄上許多好吃好喝的東西,勸他食用。謝枋得對此並不領情,感到非常憤怒,把送來東西全部甩在地上,毫不吝惜,這樣過了五天,他安然去世了。一代愛國人士,讓歷史永遠紀念。
謝枋得,生於1226年,死於12家。字君直,號疊山。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他的伯父謝徽明很富有愛國情感,對抗擊元朝軍隊的進攻中戰死,他的父親應琇因冒犯朝廷高官被冤枉至死,謝枋得由母親桂氏教養,自幼非常聰明,記憶超人,“每當讀書的時候,一目五行,閱讀一遍就終身不忘”。
寶祐四年,即1256年,與文天祥同科中進士。次年透過複試考取教官,中兼經科。又應吳潛邀請,組織民兵抗擊元朝軍隊的入侵。同年任考官,性好直言,因得罪賈似道而遭懲處,鹹淳三年,1267即年,被釋放回家。
德祐元年,即1275年,以江東司法廳長、江西教育廳長兼任市長。元兵侵犯宋朝國境的時候,由於戰爭失利,城市陷落,躲藏在建寧的唐石山中,後來又流竄到建陽,以賣卜和教書為生。
宋朝滅亡後,在福建寓居。元朝政權建立後,需要大量人才,參與國家的管理,屢次召喚他出來,到朝廷任職當官,他堅守對宋朝的忠誠,堅決推辭沒有回應新王朝的邀請,福建地方首腦魏天祐,強行把謝枋得送到北方的大都,今北京,謝枋得在大都的憫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堅貞不屈,絕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表達對宋王朝的忠誠,他的學生們稱他為文節先生,永遠懷念他。
元世祖忽必烈聽說謝枋得為愛國的氣節而死,忠勇可嘉,深受感動,感到非常惋惜,下令把送回原籍,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進行安葬。謝枋得的兒子謝定之,就遵照皇帝的命令運送謝枋得的遺體,返回到信州老家。古話說,忠誠的大臣足以讓亂世的梟雄佩服,這話一點也不假。
在元朝時期,我們要講述一位出類拔萃,不願做官的知名人士,他姓劉名字叫因,是保定容城的人。他為人清高,淡泊名利,在宋朝的時候,並沒有擔任過什麼官職,後來因為蒙古人建立了國家,消滅了宋朝,就更不願意接受異族的統治和管轄,不願接受新的官職,隱居山野,專心致志地研究道家學說,嚴格遵守周、邵、程、朱等人流傳下來的學說,還信奉三國時諸葛亮孔明,提出的靜以修身的信條,劉因把他自己的房屋取名為靜修,以表達他的隱居鄉間,靜以修身的志向。
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正當劉因靜心修煉的時候,元朝的尚書官員,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部長不忽術,竭力向朝廷舉薦劉因。皇帝就下令要他進入朝廷,接受作用,俗話說小腿拗不過大腿,他不敢違抗皇帝的命令,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進入了朝廷。
元世祖忽必烈就提拔劉因為右贊善大夫。他對皇帝的重用並不領情,只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敷衍了事,過了幾天,就向皇帝提出報告說,他的繼母已經年老,體弱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