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湖南志士之志不可奪矣。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百日維新
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從此中國社會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大大加劇,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危在旦夕,封建官僚卻手足無措。這時,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站了出來,引領起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 開始走上了歷史舞臺。
由於湖南頑固勢力的壓迫,梁啟超不得不離開時務學堂,重新回到上海。1898年春,梁啟超抱病離開湖南,坐上了駛往上海的招商局立村輪。陽春三月,陽光明媚,沿江風景秀麗。輪船駛過,江面泛起一流翠波白沫,上下起伏,不歇的波浪,無盡的江面,碧波盪漾,把梁啟超的思緒帶到了遠方:十歲秀才,十六中舉,拜師康有為,廣結摯友;公車上書、強學會、《時務報》還有時務學堂,自己的每一步都浸潤血汗,以拯救民族為己任。可如今卻要逃離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陣地,還惡疾纏身,頑固貴族勢力厚如磐石,難以撼動,猶己所不能為也。四面的山水清新秀美,山歌在峰巒間飛舞,一派欣欣向榮。梁啟超心情為之一震,國雖危難,可國民仍有士氣,自己仍有同路人,自己怎又能向病魔屈服,向頑固官僚示弱呢?
洋輪從身邊飛馳,激起一波憤怒。是的,帝國主義雖強,可中國民心仍在,於是心情為之一緩,飯後與友人約:“吾國人不能捨身救國者,非以家累即以身累,非破家不能救國,非殺身不能成仁。目的以救國為第一義,同此義者皆為同志。吾輩不論成敗是非,盡力做將去,萬一失敗,同志殺盡,只留自己一身,此志仍不可滅,仍須盡力進行。” 可見其臨危不懼的豪情和崇高的愛國精神。
回上海後,梁啟超精心養病,品味著平常人生活的甜蜜,這是梁啟超一生中難得的溫馨時光。然而梁啟超不忘國危家難,密切關注著國內外的重大動向,思索著救國之法。
此時,光緒大婚,慈禧太后歸政於帝。光緒面對著江河日下的清廷,決心力挽狂瀾,振興清廷,以免成為亡國之君。他讀過西書,對世界格局有所瞭解,希望能透過變法來避免亡國之災。於是,在其周圍形成了以挽救清廷為核心思想的改革團體,被稱為“帝黨”。而為了捍衛自己權位,爭取利益,頑固派和洋務派聚集在慈禧太后周圍,形成“後黨”,掌握著清朝的實際大權。光緒要變法,自然威脅到他們的利益,於是他們站到了變法的對立面,社會上形成“帝后之爭”的局面。
帝國主義方面,自從《馬關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視中國為刀俎之肉,甕中之鱉,肆意割食,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勢力範圍延伸到中國內地。中國民不聊生,大好江山被帝國主義一掃而空,煤礦、農產品、鐵礦等資源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國外。中國陷入了嚴重的民族危機,而清廷上至光緒下到王公大臣都膽戰心驚,束手無策。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康有為一邊向光緒進呈《俄彼得變政記》、《日本變政記》,一邊籌劃成立保國會,用來保國、保種、保教。梁啟超當然不能置身事外,應康有為的要求,1898年3月,梁啟超告別妻女,拖著病體,在康廣仁的護送下前往北京,協助康有為推動變法。
梁啟超到京橫後,隨即便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轟轟烈烈的維新運動中去了。此時的環境和第一次公車上書的環境相似。同是西方列強侵略高潮,同樣是會試之時,梁啟超這位中國的知名的新知識分子,公車上書的領袖,此時此刻猶如又回到了1985年那激情的時刻:激情的演講,令人難忘的情景,百千舉人會聚一堂,為國家,為民族撒熱血,拋頭顱,如今的景象何其神似。那吠獅般的憤怒,臺灣舉人揪心的血淚,仍在北京上空飄蕩。梁啟超感嘆萬分,決心重現當年盛況,隨即和康有為一起連續發動了三次公車上書。4月初,梁啟超聯合在京舉人百名上書《請變通科舉折》請廢八股取士之制,改應試經濟六科、政治外交,使舉人們熟習農工商政經之學,以適應國際競爭環境和國內維新變法運動的需要。八股乃中國千年來取士之道,廢八股無疑觸動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必然引起守舊勢力的反對與仇視。《戊戌政變記》中的一節這樣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書達於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達於總理衙門,總理衙門不代奏。當時會試舉人集輦口下者,將及萬人,皆與八股性命相依,聞啟超等此舉,疾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謠言,幾被毆擊。
可見當時梁啟超處境之危,有人甚至建議僱請保鏢或化裝躲避,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