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艾森豪威爾就這樣聰明地處理了突發事件和令人頭疼的部屬,為粉碎德軍的阿登反撲奠定了基礎。
戰後,艾森豪威爾接替馬歇爾擔任陸軍參謀長,後來退役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1950年恢復軍職,擔任北約盟軍首任總司令。1953年,當選為美國第34屆總統,1956年連任成功。1961年離開白宮。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爾因心臟病突發不幸去世,終年79歲。他最後的遺言是:“我始終愛我的夫人!我始終愛我的兒子!我始終愛我的孫子!我始終愛我的祖國!”
艾森豪威爾去了。作為軍人,他盡到了戰勝對手的職責;作為政治家,他的名字和冷戰政策連在了一起。他的功過是非,民眾心中自有看法,但是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員名將,他的功勳是有目共睹的。
艾森豪威爾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的指揮藝術有多麼高超(在這方面,他前面可以排列一批赫赫有名的將軍),而是因為他個人的品質。德國大文豪哥德說得好:“幾何以直線為最近,修身以公正為最好。”艾森豪威爾的成功說明:提升個人的品質是領導者成功的一把鑰匙。
獅子一樣兇猛狐狸一般狡猾
義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曾有一句名言:一個君主應該具有雙重性格——獅子一樣的兇猛,狐狸一般的狡猾;而聰明的君主則知道什麼時候當獅子,什麼時候當狐狸!曾經連任四屆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這樣一個知道什麼時候當獅子,什麼時候當狐狸的政治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嫻熟地駕馭自己的雙重性格,不僅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而且還奠定了美國的霸權。
1950年,哈佛大學把羅斯福、林肯、華盛頓一起評價為美國曆史最傑出的三位總統。然而,這位曾經創造美國政治史奇蹟的荷蘭裔的政治家,少年時代卻不具備成為優秀政治家的一切條件。然而,他內心深處渴望“被尊重”的心理,卻激發了他對政治的濃厚興趣。在這種濃厚興趣的支配下,在兩個人的引領下,他走上了政治道路……
。。
因渴望尊重走上政治之路(1)
羅斯福出身於富有的企業家家庭。其父母在給予富蘭克林優越生活的同時,也在富蘭克林的周圍建立起一道厚厚的屏障,透明而堅硬。不喜歡政治的父母一直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遠離政治的真正的紳士。少年時代的富蘭克林可以說不具備成為優秀政治家的一切條件。
從家庭環境上看,他的父母讓其遠離政治。母親薩拉為了盡一切可能把自己的兒子留在身邊,竟然不讓孩子受公立教育,而是一直請家庭教師教育童年時的富蘭克林。
從社會條件上講,富蘭克林也不具備成為政治家的條件。他不像小他7歲的希特勒那樣,15歲就成為孤兒,無人管束,不久就淪為流浪漢;他不像比他大3歲的斯大林那樣,生活在一個透風漏雨的棚屋裡,在一個充滿民族仇恨與種族仇恨的國度里長大;他也不像小他一歲的墨索里尼那樣,是生活在一個以政治###著稱的國家,並且11歲就被學校開除的壞孩子。他生活在一個以民主著稱,社會相對穩定,家庭環境十分優越的國家裡,不必每天為生活而焦慮不安,不必到處漂泊,朝不保夕。他根本不懂得什麼是家庭不和、什麼是物質匱乏、什麼是白眼相待……社會學家認為,當一個人處於動盪與不安、貧窮與飢餓中時,最容易產生對權力的追求。他們希望透過對權力的追逐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然而,富蘭克林從來沒有這些經歷。
然而,渴望“被尊重”使得他最終走上了政治道路。
少年時代的富蘭克林有兩個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心理渴望:急切地渴望贏得同學們的尊重和熱衷於贏得社會名流的尊重。在哈佛大學讀書時,富蘭克林非常喜歡參加各種團體。然而,當時有些團體不是你要參加,而是應邀參加。換言之,只有贏得同學尊重的人,應邀參加團體的機率才最大。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富蘭克林必須積極參加或熱心於公共事務。而這一點正是他後來參與政治活動的土壤和種子。
最先促發富蘭克林政治興趣的是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和西奧多同是尼古拉斯·羅斯福的後裔。尼古拉斯是從荷蘭來到美洲的移民。他到美洲後,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約翰尼斯,西奧多是他的五世孫;次子叫雅各布斯,富蘭克林是他的六世孫。所以,西奧多是富蘭克林的遠房堂叔。西奧多比富蘭克林大24歲,在政治生活中遙遙領先於富蘭克林。可以說,富蘭克林是聽著西奧多政治生涯的傳奇故事成長起來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