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因之而抑後黨,而宦官傾之。宋之鑑唐亡於藩鎮,杯酒釋兵權,而遼金寇之。以唐太宗之明,猶遺武后之失。明太祖之慎,終不免燕王之亦。禍福同源,吉凶相依。惟居高思危,處逸思勞,滿思溢,盈思虧,常自惕勵,所以轉禍為福,常安而久存也。
故行合乎道,履安乎禮,此百福之所眷顧,吉祥長相隨也。反之則百禍所攻,百兇相應。此中無主宰,非神非聖,乃自然之理數因果,是故成敗在謀,安危在德,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務善策者無惡事,無遠慮者有近憂。
本節承上文,論立身處事之大端,回應禍福存亡之理也。
孔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故古之明君賢臣,惟善為務。文王之澤,漢文之儉,光武之度,唐宗之仁,陶侃之勤,諸葛之慎,師德之謙,文山之忠,或舉而不伐,或任不避嫌。此皆惟善為親,乃立身之根本也。
戰國七雄爭霸,以齊楚之勢,非不及秦也,而六國終為所並。漢之末,擁眾據城者數十,二袁之眾,倍於曹操,而悉為操所平。此苟安一時,無復遠慮者也。故謀深計遠,乃應事之常經也。
同志相得,同仁相憂,同智相謀,同惡相黨,同愛相求,同美相妒,同責相害,同利相忌,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同道相成,同藝相窺,同巧相勝。止匕乃數之所得,不可與理違。
本節泛論人群利害分合之勢,總君臣之道,不可不知也。
顏淵之師孔於,同遊於道也;張良之投沛公,共志傾秦也。其交以道。故日同志則相得也。
武王師姜尚,劉備禮諸葛,君臣抱憂天下之心,其交以義合。故日同仁相憂也。
智術相敵,勢必為謀,如曹操之謀劉備,李斯之謀韓非。故日同智則相謀。
漢末之十常侍,結黨聚斂;万俟囗附秦檜,此皆遂私心而結黨。故日同惡相黨。
秦武王有力,任鄙、孟賁依之;始皇好仙,盧生、徐市幹進。故日同愛則相求也。
楊貴妃以色而妒江采蘋,趙高爭寵而忌李斯。故日同美則相妒也。
董卓伏誅;李、郭交惡;太平軍據南京,韋、楊相謀。此皆勢相軋,而不能容。故日同貴則相害也。
鍾會之圖鄧艾,廉頗之屏相如,皆因其利而忌其功。故日同利則相忌。
鍾子期死,伯牙碎琴;陳勝一呼,劉項響應。此皆所謂同聲相應,同氣則相感也。
秦之強,六國合而拒之;魏之盛,吳蜀連而抗之;智氏之霸,韓趙魏比而分之。此中徒以利害分合。故日同類則相依,同義則相親,同難則互濟也。
公孫杵、程嬰之全趙氏;三傑之輔漢。其才不一,其用不同,然相輔相成。故日同道相成也。
后羿善射,逢蒙盡其技而弒之;自古文人相輕,武夫相薄。故日同藝則相窺也。
晉武帝時,上下競尚奢侈。王他用館沃釜,石崇以蠟代薪。王以椒塗屋,崇則以赤石脂相代。夫百工行業,莫不以巧爭新。故日同巧則相勝也。
此乃數之所得,不可與理違。
以上所揭,非人力為之,乃理數之所因,形勢之所趨也。故聰明睿智者,順則因其理,隨其形。逆則導其勢,變其數,運乎一心,斯用無窮矣。
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
本節總結全文,與原始章第一論道德相呼應,以謀略之用,始終不離道德也。
故凡居上位者,宜嚴己而寬人,正己以化人。身正則不令而行,身不正雖令不從,以德懷人則順,以力取人則逆。順其勢則行,逆其理則衝;行則理,衝則亂。故孔子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此為政領之大要也。
如此理身理家理國可也。
蓋天地之道,日易日簡。易者易知,簡者易從。夫修齊治平,術則千端,其理則一。惟人情性,至難測也;或惑於智慮,或陋於識見,或困於物慾,或泥於身執,或迷於虛名,或貪於權祿。是以塞其聰明,蔽其心智,隨境流轉,委諸天命,其愚也甚矣!此六章所述,修齊治平之道,靡不悉備。藏則隨處逍遙,用則可運天下於掌也。
太公兵法
上卷
夫主將之法,務攬英雄之心。賞祿有功,通志於眾。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
本文三卷,雖顏日《太公兵法》,實工者師之學,非泥於兵法一途也。上卷論政(治國之原則),論軍(兵法,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