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將軍的不畏犧牲是抗戰軍人的楷模!
王將軍精神不死!
追悼王上將要堅持長期抗戰到底!
川軍要為王上將及全體殉國將士復仇!
川軍應人人開到前線為國獻身!
徹底殲滅倭寇,以慰王上將忠魂!
……
與此同時,中國抗日軍政大學校長林彪和副校長羅瑞卿致唁電慰藉趙渭賓家屬:
“焦家巷24號趙宅:
聞趙旅長殉國,特賅唁詞:抗戰前鋒,民族英雄,趙旅長魯南喋血,中華旗幟漢家軍。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長林彪副校長羅瑞卿叩”(電文無標點,本處根據上下文增加。)
後來,人們在成都少城公園鑄造了王銘章將軍的騎馬銅像,也在草堂東路成都蜀錦廠附近的橋旁為趙渭賓立了衣冠冢,以表達對這些抗日英雄的崇敬和緬懷。1984年,新中國民政部還將王銘章、趙渭賓、鄒紹孟等民族英烈追認為革命烈士。
當然,首批川軍北上抗日時在魯南戰役中英勇奮戰的英雄人物,遠遠不僅僅是22集團軍41軍122師上將代軍長王銘章、少將參謀長趙渭賓、124師少將參謀長鄒紹孟等幾位光榮犧牲的將軍。
在滕縣保衛戰官兵收容地柳興莊最後清查人數時,22集團軍第122師只剩下幾百人。其中,364旅僅剩300餘人,366旅400餘人;124師剩下1千餘名;45軍第127師剩下3千餘人。其中,17日下午和晚上從滕縣城內突圍而出的守軍官兵,包括受傷的,只有二三千人,而他們之中的很多是被魯南老鄉冒險救出來的,其餘絕大多數守城官兵和當地義勇隊員都英勇犧牲了。
孫震在戰報中合計,滕縣保衛戰中陣亡官兵3000餘人,負傷4000餘人,其中41軍佔傷亡總數3/4,而傷亡主要集中在裝備懸殊而決死抗戰的滕縣城防戰鬥中。
雖然日軍有飛機大炮和坦克的強大優勢,但在滕縣攻堅戰和外圍戰中被手榴彈、槍彈和刺刀打死打傷的官兵總數並不比川軍少很多,據統計,約被擊斃官佐3200餘人,士兵1500餘人,擊傷約5700餘人。
也就在滕縣保衛戰和臺兒莊戰役前後,第二批出川抗戰將士又迅速組織起來,從大後方的巴山蜀水衝出夔門,拼搏於抗日怒潮的濤頭浪尖。
據何應欽公佈的統計資料,在八年抗戰期間,地處大後方的四川全省(含今重慶市),出川抗戰將士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餘人,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的1/5,高居各省之首。
雖然這些英勇殺敵、為國捐軀的川軍將士中的絕大多數,都未能在抗日戰爭的光輝史冊中刻下自己的英名,但是,也正是這些赫赫有名的和默默無聞的將士們,用各自的血肉之軀和壯烈事蹟,共同鑄就了一個彪炳於中華民族抗侵禦侮史冊的不朽名字……義勇川軍。
後記 《川軍》創作緣起與心得
最初想到為川軍抗戰寫點什麼,是幾年前的事情,當時筆者到著名的抗戰文物民間收藏家樊建川先生那裡去,他贈了一冊新著《一個人的抗戰》給我,並建議創作一部川軍抗戰題材文學作品。之後,由於忙於工作和生計,只是收集了一些資料,遲遲未能構思和動筆。
2004年國慶期間,有緣透過人民網強國論壇見到一篇從共青團中央、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檔案局主辦的民族魂——網上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轉貼過來的首批出川抗戰的122師少將參謀長趙渭賓烈士的家書,並因此結識了趙將軍的後人趙令德先生。筆者為這封家書深深感動,文思泉湧,當即決定以此為緣,創作以王銘章、趙渭賓為代表的北路川軍抗戰將領形象。
創作得到趙先生的大力幫助,他推薦了一些重要資料,包括這封原件被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的家書的影印件,和趙將軍的照片等。本書稿在完善過程中,還得到楊毅、張興典、李曄等好友的熱心支援和幫助。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滕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悲壯之役——記1938年滕縣抗日保衛戰》是本書最重要史料來源之一。滕州市政協、滕州烈士陵園和滕州市界河鎮北沙河村北沙河慘案紀念館也為本書提供了珍貴史料和圖片。本書在出版前還非常榮幸地得到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梅穎女士的題詞鼓勵,張主席的祖父系川軍抗戰時期的重要精神領袖、為全國各方面力量團結抗戰做出重大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