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資料和研究報告可是緊緊地抱在懷裡。
◇父母與費正清夫婦 在美結為至交
抗日期間,我家多半時間住在四川宜賓附近的李莊,是一個窮困和交通不便的鄉村,物質生活條件極差,父母親和他們的同事仍舊勤奮的工作。那時母親的肺病已經很嚴重了,晚上咳嗽睡不著。沒有醫生,沒有藥,甚至連體溫計都沒有。但是她仍然強撐著。有一天,他們的老朋友美國的費正清教授夫婦來探望他們,看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十分感慨的說:「倘若是美國人,我相信他們早已丟開書本,把精力放在改善生活境遇上去了。然而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卻能完全安於過這種農民的原始生活,堅持從事他們的工作。」
提到費正清夫婦,就不能不提到母親與費夫人費慰梅(Wilma)的友誼。費正清帶著女友慰梅來華留學時,我父母剛從美國回來,兩對年輕人立即成為朋友,後來更變成莫逆之交。母親最歡迎的運動之一,是跟他們一起騎馬。回來他們回國,母親與慰梅書信不斷。慰梅並寫成《梁思成與林徽音》(Liang and Lin)一書,一九九四年由賓州大學出版。母親的英文名字叫費麗斯(Phyllis),為了紀念她,我為我女兒也取英文名叫Phyl…lis,我女兒到美國留學,去拜望費慰梅,她竟然不承認我女兒的名字。她說,在她心裡,Phyllis就是林徽音,除了她,誰也不能用這個字,可見這兩個人交情之深。 我母親文學上的素養,掩蓋了她建築學上的成就,這是很不公道的。她和我父親共同做成的調查、研究、論文,專業水準都很高。母親過世後,父親曾告訴我們,他所有的好文章,眼睛都是母親給點上去的。
◇母親兼具詩人 與藝術家的才情
有人問我,母親應該專心文學,還是研究建築,對她個人更有意義也會更有成就?我認為,在母親身上,那種詩人的氣質,和建築藝術家的眼光,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她的建築文章,尤其是早期的這類作品,寫得神采飛揚。譬如《平郊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