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待寒暄,眼角的餘光卻看見西邊廊下的陰影裡,一字擺開,有十個罈子,罈子風塵僕僕,但工藝精美,一看就是江南之物。
皇上揹著手,在院子裡轉了幾圈,終於忍不住問趙普:你們看,那西邊的走廊下,是不是有幾個罈子啊?
趙普低頭道:是有幾個罈子。
皇上朝罈子越走越近問:這十個罈子裡,是什麼東西呀?
海產。
皇上俯身摩挲著一個罈子:哪裡來的海產啊?
……吳越王錢俶剛送來的,還沒來得及開啟。
皇上用力晃了晃罈子:收的什麼海產啊?大老遠送來的。
臣不知道。
皇上揹著手回到院子中央:開啟嚐嚐。
皇上的隨員費力搬過罈子,好容易開開了,罈子裡上面鋪著一層海產,下面滿滿的全是金元寶。
皇上轉身就走,臨出門,回頭看了一眼還跪著的趙普一家,語重心長地說:我是個武夫……你就收下吧!他們以為,國家大事都上由你們書生決定的。
大家應該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因為趙普不是讀書人,不是書生。
其實,趙普也不算說假話,因為海參、海帶是海產,珍珠、珊瑚也是海產,金子說不定也是從海底沉船中撈出來的。
宋太祖從此就不信任趙普了,所以後者在太祖、太宗兩朝數起數落,沒有能夠連續秉政。
話說回來,《于丹〈論語〉心得》裡之所以硬把“宋代開國宰相”的名頭安在趙普頭上,其實是想暗示讀者: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話的趙普,分量如何之高,甚至兩宋四百多年的根基,也有“半部《論語》”的功勞在裡邊。可惜的是,趙普擅長的權謀之術恰恰是儒家所不齒的。
堪稱實幹家的趙普,更是陰謀家,除了策劃陳橋兵變和杯酒釋兵權,後來還有別的表現。趙光義“燭影斧聲”弒兄奪位,當時已經被太祖貶斥在外的趙普為了討好趙光義,編造了一個“金匱之盟”的鬼話,聲稱據他現場看到,太祖、太宗的生母杜太后臨死前,對太祖說“汝死當傳位汝弟”。
柳河東的邊城故事(5)
而且,他還偽造了一份“誓書”。
因為死無對證,所以趙普編造的故事為太宗製造了“合法繼承”皇位的根據,立刻換取了自己的第二個宰相任期。但,此陰謀因為過於拙劣,在宋代就被世人識破,趙普之為人因而深為後人所鄙。
那麼,“趙普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個說法究竟從哪裡來的呢?
這句話強調了兩點認識。一是,《論語》實在了得,是“治天下”的無上秘法,武俠小說寫張無忌練“乾坤大挪移”,七成功力就可以傲睨群雄;趙普每天在家讀《論語》,五成造詣就能把天下治理得“庶幾乎”。
二,趙普是非常厲害的經學大師,功力深不可測,估計也寫過《趙普〈論語〉心得》之類的著作。古人形容學識深厚稱“學富五車”,趙普顯然更厲害,剛倒完五車,又來了五車,還沒有來得及倒,在宋太祖太宗兩朝當宰相就足夠了。
可惜這兩點認識,既不符合史實,也經不起事理推敲。
翻開《宋史?趙普傳》:“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當年,皇上嫌老趙書讀得少,說話辦事不講究,趙普“知恥後讀”,在家常悶頭作“看東西”狀,一坐就是一天,他死後家人好奇地開啟書箱,發現裡邊只有一部《論語》。
《論語》全書只有二十篇,當時有點文化的人,半日就可以讀完,所以不能由此記載,斷定趙普只讀過半部《論語》。
正史不見“半部”說法,查《趙普神道碑》也沒有,於是,撲去翻野史筆記。
南宋林駉《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八《儒吏》稱:“趙普,一代勳臣也,東征西討,無不如意,求其所學,自《論語》之外無餘業。”這段話下面,有作者小注雲:“趙普曰《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再就是羅大經的《鶴林玉露》:“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太宗嘗以此語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再往後的都是轉載這兩個版本。但是,《宋史》是元朝人編纂的,後人對其評價不高,認為這部史書是突擊完成的,選材不嚴,貪多務得,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