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濟與政治制度、物質生產與精神建設縱橫交錯的複雜網路。與現代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不同之處僅僅在於,對漢代中西交往的研究缺乏大量的歷史記載和足夠的實物印證。正因如此,對此問題的研究必須廣泛搜尋哪怕是很細小的線索,對於已知的歷史事實也需加以重新歸類、比較和分析,還可以採用一些新的觀點和方法,去比較並且探究交往的內容及其與社會發展的內在關係。
按照當前流行的社會發展浪潮衝擊說,人類社會在歷史上經歷了農業社會興起和工業革命兩次巨大浪潮的衝擊,而現在東西世界正受到所謂“第三次浪潮”的猛烈衝擊。也有一些學者主張,古代的農本經濟是一種狹隘、相對閉塞、基本上屬地方性自足的經濟,交換是處於附庸地位的,直至16世紀,商業、航海業高漲,即受到來自遊牧部族的第三次浪潮衝擊之後,才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在此基礎上,又有人以“未來學”為研究物件,企圖用各種理論來預測世界和人類社會的未來。
其實,不論是農業社會淹沒了遊牧部落,還是大工業生產取代了小農經濟,這中間都經歷了長期的複雜過程,而且恰恰是對這種歷史過程的大量研究和探討,才為各種各樣的思想理論體系得以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追溯浪潮的源頭,常常比研究這些浪潮本身以及預測以後的浪潮更為重要。
本書並不主張將早期中西交往問題的整體研究歸入浪潮學說,也不認為由於漢帝國與西方國家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絡,因而將它們看成是受到同一個歷史形態框架的制約。本書透過對以上問題開展探討和研究,只是希望藉此瞭解,為什麼當時東西方在完全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下,會在某個特定的時期開始廣泛的接觸和交往,並因此使雙方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發生一系列重大改變,同時也希望從宏觀上把握這一時期世界歷史發展的一些主要特徵和規律,並且為現在的社會改革與開放提供一點歷史的經驗。
具體來說,本書期望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虹←橋←書←吧←。
第7節:第1章 引論一、漢代中西關係研究的背景(5)
1。從對中西雙方社會經濟基礎的分析出發,較完整地揭示漢代中西交通的形態,以及漢代中外文明交流的內容、特點和影響。
2。從漢代中西交往的發展過程來看,它對中國社會的進步起到正反兩個方面的深刻作用。交往的主要導因之一是漢匈之間的戰爭,這長年的戰爭給中國各族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外貿易中的某些不平衡也給漢代經濟增加了額外的負擔和困難。但交往的結果,使漢代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放的社會,它的對外開放不僅僅是單純經濟和貿易上的,而且廣泛涉及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說,歷史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就文明的交往和國家的開放而言,漢代在這方面呈現的繁榮圖景,應該也可能成為今天社會開放政策的歷史借鑑。
3。漢代中西交往的研究還證明,這種交往的重心明顯地偏向中國一方。同時,由於交往關係的發展,中國歷史不僅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而且自漢代開始,中國文明的影響就遠超出亞洲的東部,因此必須結合中亞、西亞和歐洲主要國家的歷史發展,才能正確評估它的全部意義和價值。此外,分處於帕米爾高原東西的古代遊牧國家和民族,也在這種文明的傳播、變化和進步中發揮著各自的獨特作用。我們應該這樣全面地認識古代亞歐大陸和世界,而不是將它們看作是“只有歐洲歷史起作用”,因而無視“地球上風景如畫但又毫不相干的角落的野蠻部族的無益的遷移回轉”[18],也不是孤立、割裂地看待這些國家和地區,忽略其中的有機聯絡和互相影響。
4。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研究中外關係史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宣傳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19]。但這裡的前提是,我們不應以今日中外關係之冷暖來作為古代中外交往研究的標準,而應該以全面的、歷史的眼光來觀察世界歷史與中國歷史的關係。事實是,漢代以絲綢和鐵器為主的中國對外貿易,為人類社會進步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絲綢與鐵器是有形的,其中還包括許多無形的內容,如國家政治、人民生活、文化藝術、生產工藝等,“絲綢之路”是漢代中外關係之一重要內容,或曰是一主要的表現形式。絲綢之西輸,對於世界文明的貢獻是卓著的。然而以前對這一歷史事實的研究顯得比較零散,也不夠全面,特別是將絲綢作為古代外交、軍事、文化、思想等方面交流途徑的探討更為薄弱。若其他國家在歷史上有過類似中國絲綢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