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50分鐘上課的內容概括一下。學生說,1分鐘怎麼夠呢?你講了50分鐘,給我10分鐘吧。不行,只給1分鐘,1分鐘到了就不讓你講了。老師就根據學生說的瞭解他課堂學習的情況。不要小看了這最後的概括,不管是一句話還是一段話,都是非常有用的。只有這樣才能夠綜合起來,將自己的心得進行總結,這個總結的過程其實就是將學得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消化的過程。
做到這一步以後,還有別的方法。孟子在好多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表達過,有一段話闡述得比較完整,是這麼說的:“君子依?正確方法深入研究,就是希望可以自己領悟道理。自己領悟道理,就可以安穩地守住它;安穩地守住它,所受的啟發就會深刻;所受的啟發深刻,運用在哪一方面都可以回溯本源。所以君子希望可以自己領悟道理。”我這是用白話把孟子的意思說出來,不免囉囉嗦嗦,孟子的原文講得既優美又簡練。其中有一句話是“取之左右逢其原”,今天稱為左右逢源。孟子是語言高手,他把我們的漢語講得既精彩又動聽,今天習用的不少成語,就是從《孟子》裡來的,除了左右逢源,還有明察秋毫、揠(yà)苗助長、±水車薪等等。
一、誰有資格當老師(2)
總結一下孟子這段話,該如何讀書呢?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心得,有了心得你才會去執著地堅持它、實踐它。如果沒有弄懂,沒有真正地覺悟、瞭解的話,為什麼要去做呢?這種自我修煉,蘊o了各種挑戰在裡面,需要我們去下功夫,對學問真正有了自己的心得之後,再設法加以實踐。
學生要努力,老師也要用功。我教書三十年了,剛開始教書的時候曾給自己寫過一個座右銘,說當老師要比學生更用功,否則教幾年書就沒有什麼材料再發揮了,這也是從《孟子》中學來的。
第二,要開拓心胸。在這一方面,孟子有一段話講得特別生動,他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盡心上》)。意思是說,孔子登上東山覺得魯國變小了,為什麼?登得高望得遠,心胸、眼界都不同了。等到登上泰山呢?覺得天下都變小了。接下去的話更有意思:“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因此,看過大海的人就不會被別的水吸引了,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就不會被別的言論吸引了。孟子實際上在講他自己呢:我在潛心學習孔子創立的學說,但是很可惜,生得太晚了,不能做孔子的學生,只能私底下把有關孔子的材料找來好好地研究,也就是私淑孔子。事實上,孟子的確說過:“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離婁下》)孟子覺得,這也算是在聖人門下學習過,所以其他各種理論、言論都不值一提,我在聖人門下學過了,我看過大海了,這些河流算什麼!孟子以此來說明,老師和學生都一樣,要開拓心胸和眼界。
第三,再進一步,要知行配合。知識跟行動配合,才有可能去驗證我們所瞭解的是否正確。孟子說:“自己不走正道,妻子兒女也不會走正道;不依正道去使喚別人,就連妻子兒女也使喚不動。”古代家庭以男性為主,言行具有示範作用,就是所謂的“身教”,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以身作則。可見,孟子很強調知跟行要配合。知行配合,是後來儒家的一個基本原則。我們都知道,儒家也受到很多批判,後面的墨家、道家,對儒家都有批判。其中最嚴重的一點是說,你們儒家講仁義講得好,但是你們自己做到了嗎?《莊子》裡面就有批評儒家的話,說你們說得很好,但是做不到,變成了假仁假義,不仁不義。這其實是冤枉的,因為儒家思想最強調真誠,就是說,我做的任何事都是內心情感的流露。為什麼要受教育呢,為什麼要學習禮儀、法律等各種規範呢?這是因為我有真實的情感要表達,而這些規範給我提供一種表達的方式。如果只剩下表達方式而沒有真誠的情感,那就是虛偽。儒家最反對虛偽,最後卻反而被人質疑,這是很可惜的事。所以,儒家提到老師,一定要講知行配合。
第四,要有教無類。有教無類,我們知道這是孔子的話,孟子並沒有說過這四個字,但他實際上在實踐這四個字。有一次孟子在滕國的上宮賓館居住,並給學生上課。看門的人把一雙沒有織好的草鞋放在窗臺上,結果不見了。有人就跑來問孟子:“是不是跟隨你來的人把草鞋藏起來了?”這個人講話很婉轉,草鞋不見了,有可能是被人偷了,但他說是不是有人把它藏了起來。孟子怎麼回答?孟子當然不太高興了,他說:“你以為這些人是為偷草鞋而來的嗎?”這個人就說:“大概不會這樣。先生開設課程,對學生是離開的不追問,要來的不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