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升為武道之層次。心是靈妙的,「觸而即發,感而隨通」,故它雖教人廿四勢拳招,但卻強調當機。其機只在敵人一動之間,敵不動我也不動,敵動,機現,我即因此機,乘其氣已動而擊之。這就超越了固定套路拳式之格套,而且以靜制動。再則,粘法,也是此書首創。它說用功時兩臂都要柔軟,不可使力,粘到人時,氣貫力出,才能傷人。若敵來攻,則邀住他手,粘連不離,隨我變化。後來太極拳講究以靜制動、以慢打快、柔軟、粘,都有承流接響之跡。
萇家拳,後世失傳了,今所見者,均非原貌。但其拳譜之價值,實超越了一宗一派的意義。
九、形意拳要論
拳分內家外家。所謂內家拳者,據最先提出這個名詞的黃宗羲說:「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可是因為早期的內家拳法業已失傳,所以我們通常是以太極拳這類拳法為模型來認知所謂的內家拳法。
但一般也稱為內家拳的形意、八卦,其實就跟太極頗為不同。起碼它們不像太極那麼靜態、那麼柔軟、那麼遲緩。
形意拳的名義及來歷,也是個謎。一說達摩傳法、張三丰演術、嶽武穆創拳,在內為意,在外為形,故稱形意。一說乃張三丰創,岳飛為之著譜闡發大要。一說岳飛創「意拳」,清初姬際可獲其譜。一說本名「心意六合拳」,為姬際可所創。
到底是形意拳、意拳、還是心意六合拳呢?看來達摩、張三丰、嶽武穆也都不可靠,此拳應起於清初。重點也不在六合,而在五行。
今存形意拳譜,號稱為嶽武穆所傳之拳經,有好幾種。其基本道理,是一氣化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為基本式,凡形意拳起手收手均以三才式為主。以三才基本式,配合身、手、腳、步四法,形成五拳。拳屬五行:劈如斧,屬金,可養肺;攢屬水,可補腎;崩屬木,能舒肝;炮屬火,能養心;橫屬土,可理脾。
形意拳極為簡樸,基本上就只這五行拳。練時一拳一拳反覆練熟,再串起來練五行生剋、五行連環,如是而已。
但天地運化,有五行之後,還要化生萬物,故拳不能止於五行,更要以十二物來象萬物之形,打十二形拳。十二形為龍、虎、猴、馬、龜、雞、鷂、燕、蛇、�、鷹。各形也是單獨練,再串起來,稱為「雜式捶」。如相對練習就叫「安身炮」。
五行拳只有五式,十二形只有十二式,又*路,其簡樸可知。但這套拳,幾乎全是攻擊進手,動作則講究迅疾,譜雲:「身如弩弓拳如箭」。拳則五行須如炮擊、電鑽、斧劈、崩撞,其猛烈也可知。跟太極拳迂緩柔軟且以靜制動者頗為不同。
但它有幾個特點,一是講究氣的運用,此不僅在動作中的調呼吸,更在於運氣。運氣、形成了勁,是它第二個特點。勁不是力。它說勁有明勁、暗勁、化勁之分。練拳的人,初習拳以熟練拳式為主,用明勁。漸漸地就須練暗勁。否則拳式如此之簡,欲能傷人敗敵,豈能徒恃其力?再者,拳是配合陰陽五行而創的,也具有調理內臟的養生功能。這些,是它被視為內家拳的主要原因。
今存《嶽武穆形意拳要論》共十篇,大概也是清人所造,與岳飛的口氣不符,但論拳理而強調步法,甚為切要。形意拳拳式甚簡,而能實戰有效,步法奇幻,確為一大關鍵。
txt小說上傳分享
金庸小說與武術(1)
一
論金庸,而討論他會不會武術,或他書中的武術是不是真有其事,其實是個熟題目,許多人都極感興趣。〈金庸與北大學子趣談中國文化〉就記載北大學生問:「您的小說中,有許多的武術門派,您是怎麼想象出來的?比如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你會武術嗎?可以比試一下嗎?」 金庸回答:「有些武術門派本來就有,像少林、武當。……?當然,一些武術門派是我想象出來的,像降龍十八掌就是我從《易經》中想象出來的」(2007…06…19,王慶環,光明日報)。
這樣的回答,顯然仍不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因此就有不少人為之鉤奇索隱。如陳墨《金庸小說之武學》多達二十萬字,潘國森《武論金庸》亦厚達三百餘頁,網上的討論則更多。
當然,有些練家子對這樣的討論是嗤之以鼻的。因為從武術的角度看,小說中多是武術文藝化的寫法,且頗多矛盾和錯誤,因此:「拿一個矛盾(我可不敢用「錯誤」這個詞)百出的著作,來印證我們自己認為的對錯(您有您的想象,我有我的猜測),那無異是在緣木求魚!」(金庸小說城,討論區,200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