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金本位制的經濟政策依然被英國視為戰後重建的有利武器。早在1816年維多利亞時代,金本位制就開始在英國盛行。根據制度需要,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相當於英國國內所有流通貨幣的價值。金本位制成為英國避免通貨膨脹的工具,對英國貨幣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可是一戰結束後,金本位制無法彌補鉅額的財政赤字,很多國家都放棄了這一制度,換為紙幣。英國卻堅信黃金可以為戰後經濟帶來生機,於是盡力將英鎊與美元的匯率與從前拉近。
可是這種表面現象不能改變英鎊幣值動搖的本質,當時美國的工業產品在國際上十分暢銷,大量的黃金成為美國的囊中之物。面對美國的強大競爭力,英國提高利率來吸引黃金儲備,然而這卻減少了國內投資,使企業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也讓國內消費能力受損,失業人口增加。金本位制顯然已經不適合國際形勢,英國硬性將英鎊匯率提高,無疑加速了舊體制的死亡。
英國人還沒有從過去威風凜凜的經濟大國的美夢中甦醒,這個帝國已經不是從前那個用極少的鋼材和棉布換小麥和木材的世界霸主了,它不思創新的自負感,已經成為經濟前進、國家發展的累贅。
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市暴跌,爆發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英國本就脆弱的經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工業生產下降了32%。不過突如其來的經濟災難,倒促使了英國新型工業的發展,儘管與傳統工業相比還十分弱小,僅佔到工業總投資的3%,但是起碼證明英國已經有部分人開始覺醒了。
在經濟危機中,英國的投資下降,失業人口猛增。鋼產量、生鐵產量、煤產量銳減,貿易逆差一度高達億英鎊,發放到國外的投資也受到了影響,可回收利潤從億英鎊減少到3億英鎊,這是英國第一次出現國際收支逆差。為了擺脫貶值的貨幣,許多外國人湧進倫敦英行,兌換黃金。短短的兩年時間,倫敦黃金就被兌換一空。許多國家利用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向英國傾銷商品,同時在本國設定關稅壁壘,抵制英貨。這些促使英國開始建立帝國關稅特惠制,也促使英國放棄金本制,英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大幅度貶值。
。。
贏了兩場世界大戰卻失去了一個帝國(5)
一場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過後,英國更加虛弱,需要及時恢復。可是還沒有從一戰的陰影中走出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接踵而至。二戰中,前蘇聯和美國的出現,讓英國人不禁一個冷顫,英國發現這些國家悄然無息地超越了自己,自己的國際地位受到了嚴峻的挑戰。英國似乎瞬間從超級大國變成了一個彈丸之地,被包圍在前蘇聯和美國之中,艱難地喘息。
英國一邊要應付日益強大的美蘇,一邊要爭取戰爭的勝利,還要處理印度沸沸揚揚的反英行動。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必須要保住大英帝國的顏面。
戰爭中的英國表現出了一個帝國的倔強性格,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堅定的決心,與希特勒展開殊死搏鬥。而這場贏得人類尊嚴的戰爭卻讓英國傷痕累累,為戰爭付出的慘痛代價只能由英國自己承擔,不管是高達一百四十多億美元的外債,還是紛紛要求獨立的殖民地和自治領,都給這個帝國沉重的一拳。然而大英帝國已經是強弩之末,大勢已去,面對殖民地和自治領自身的發展,也只能選擇放棄。原來的帝國會議,也不得不更名為“英聯邦總理會議”,與自治領平起平坐。
戰爭進行得越久,英帝國的弊端就越發明顯。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後,更多的英屬殖民地被日軍佔領。特別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後,英國皇家海軍的失敗,更讓英帝國威嚴掃地。為了打擊日本軍隊的囂張,皇家海軍派出了“威爾士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擊敵號”,從大西洋駛進新加坡。然而,經過十幾天的激戰,英國皇家海軍最終懸掛起白旗,舉手投降,香港成為日本的軍事據點。
香港的淪陷,為日軍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目標戰中開啟了缺口。澳大利亞很快變成了日軍襲擊的物件,炮聲連天,烽煙滾滾。事實證明,英國已經無力保護這些可憐的殖民地了。澳大利亞也突然意識到,與其在戰爭中為宗主國不明不白犧牲,還不如為了自己的自由奮力一戰。於是,澳大利亞毅然地把軍隊從前線全部撤回,並且拒絕了英國派兵前往緬甸戰場的要求。英國人驚訝地發現,澳大利亞什麼時候開始強大了,竟然敢違抗英國的命令。
紐西蘭一看澳大利亞如此勇敢,便也大著膽子,想把部隊從前線拉回。如果不是美國的極力勸說,恐怕這場戰役還需要持續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