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勞工的休閒生活有好處,卻不一定對生產和收入有好處。每週的工作時數縮減為40小時,對勞工的健康和休閒生活不會增加多少好處,而產出和收入將明顯減少。但是現在工會卻在談論和推動每週工作35小時和30小時的提案,有的甚至已經開始付諸實施,並且否認這會減少產出和收入。
削減每週工時並不是惟一的妨礙生產力增長的工會政策。事實上,這是傷害最小的一種工會政策,至少由此而產生的得失一目瞭然。我們看到,許多工會堅持實施僵化的細部分工制度,不僅導致生產成本上升,而且引發代價高昂且荒謬的“地盤”之爭。它們反對按工人的產出和效率來支付工資,堅持要求所有的會員小時工資標準一視同仁,而不不管勞動生產率的差別。它們堅持論資排輩,而不是論業績來晉升。它們刻意怠工,以鞭打快牛。它們譴責那些勞動產出超過其他同事的員工,要僱主解僱他們,甚至毆打洩憤。它們反對引進和改良機器。它們要挾僱主說,如有任何會員因為安裝使用機器而遭到解僱,這些被解僱的會員必須無限期領取“保障收入”。它們堅持依照“製造工作機會”的規則行事,要求用更多的人力和時間去完成指派的工作。他們甚至強迫僱主留用根本不需要的員工。
工會之所以採取這些政策,大多是基於一個假設:世界上可做的工作是有限的。這就好比有個 “工作基金”,總數只有那麼點兒,必須想方設法分攤給儘可能許多人去做、分散到更長的時間內去做,避免這個“工作基金”用得太快。這個假設荒謬絕倫。世界上能做的工作,數量其實沒有止境。工作會創造出工作。某甲所做的事情,會形成對某乙的工作需求。
由於有這個錯誤的假設,由於工會的政策建立在這個假設之上,工會造成的總體影響是導致生產力下降到低於本來應有的水平。長期來說,用能買到的東西來衡量,工會的確阻礙了全體勞工的實質工資上升到應該達到的水平。他們完全忽視的是,上個世紀實質工資大幅上漲的真正原因,是資本累積和科技進步帶來的。
但是資本積累和科技進步不會自動進行。在壞的工會政策和壞的政府政策影響下,在過去十年中,這種動力已經處於停滯狀態。請看私營部門中非農業產業工人每週的平均總收入,賬面數字的確從1968年的美元,上漲到1977年8月的美元。如果我們考慮消費者物價的漲幅,把勞動統計局的通貨膨脹因素算進去,將勞工的收入以1967年底幣值換算,那麼每週的實際收入是,從1968年的美元下降到1977年8月的美元。
實質工資漲幅停頓,不是工會的核心功能造成的,而是那些目光短淺的工會政策和政府政策造成的。現在要改變這兩類短視政策還來得及。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21章 “有足夠的錢買回商品”(1)
業餘的經濟學作家總是呼籲訂立出“公平”價格和“公平”工資。這些有關經濟公平的含混概念是從中世紀流傳下來的。古典經濟學家所提出的概念則是功能價格和功能工資。功能價格是指能夠鼓勵最大產量和最大銷售量的價格。功能工資是指能帶來最大就業量和最高實質總薪資的工資。
功能工資的概念,被馬克思主義者和盲從的信徒(也就是購買力學派)以歪曲的形式接受。他們不再停留在關心目前的工資是否“公平”這樣的天真問題上。他們關心的是,真正的問題在於目前的工資能否可行。他們聲稱,惟一可行的工資,要能讓勞工“買回他們所生產的產品”,這是惟一能夠防止經濟立即崩潰的工資。他們將以往的每一次經濟蕭條,歸咎於此前沒能支付這種工資。並且不論什麼時候,他們都認定工資還沒有高到足以買回產品的地步。
這套信條在工會領袖手裡被證明特別有效。他們深知自己沒有能力去激發民眾的利他心理,也沒有能力去說服僱主這類邪惡的人“公平”對待勞工,他們抓住功能工資這根稻草,刻意迎合民眾的自利動機,危言聳聽,進而迫使僱主接受工會調增工資的要求。
但是,我們怎麼才能準確地知道,在什麼時候勞工真的“有足夠的錢買回產品”?或者是否已經超過了這一標準?我們怎麼才能確定這個標準?倡導那些信條的人似乎沒去想過為我們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只好試著自己來尋找答案。
一些支持者的言辭似乎在暗示,每個行業的勞工領取的工資,都應該足夠買回他們所生產的特定產品。但他們的意思肯定不是指,生產廉價服裝的勞工的應得工資,要夠他們買回廉價服裝,而生產貂皮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