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每個人多多少少或隱或顯地潛伏著一些病因,當你想到自己是個病人時,哪裡還有心情去縱慾?不是找死嗎?想到縱慾會死得快一點,想到死就在面前等待著時,哪還提得起縱慾的念頭!
只要慾念不起,那就出苦海了,慾念的醒悟要從節慾少欲著手做起。到了斷欲的程度,已不是凡夫而是解脫了煩惱的聖人。
懺悔安樂
若人罪能悔,已悔則放舍;如是心安樂,不應常念著。
——《大智度論卷十七釋初品中禪波羅蜜》
這個偈子講的是懺悔。對自己的過失一旦懺悔了,就要把已懺悔的事不再掛在心上,這樣才能平靜安樂地過日子,所以悔過,不等於悔恨。
懺悔的意思是反省自己已犯的過失,願意面對它,承擔起過失的責任,從此改正錯誤,決心不再犯過。通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重要的是知過當改,所以懺悔的修行比任何法門都重要。正因為自己還是凡夫,隨時隨地會犯錯誤,所以不但要隨時隨地懺悔,並且要定式定期懺悔。懺悔雖不必拘泥於一定的形式,但是犯了重大過失的懺悔,必須面對當事人或幾個與你共同生活的人求懺悔;小過失的懺悔,則是對自己的良心自責即可。
當人心受到汙染或被罪惡感困擾時,懺悔的方法有能助人脫困的作用,所以《阿含經》及戒律聖典中,教人要懺悔,懺悔則安樂,用懺悔來洗滌罪垢,鼓勵人重新出發。一旦經過懺悔,就把罪惡感放下來,這不是說沒有罪了,而是在認罪之後,心理的牽掛障礙沒有了。如果犯了過失,自己不肯承認也不願讓人知道,這是沒有慚愧心;從表面上看,他似乎不知有因果等著他,但在他的潛意識中,罪惡感的陰影老是籠罩著他。絕大多數作奸犯科的人,在被法律制裁或執行死刑之前,會覺得後悔,往往會叫別人不再學他。可見罪惡不悔改,心中是很痛苦的;懺悔以後,就把不愉快的、恐懼的、不安的心境改善了,所以此偈要說“如是心安樂”了。
能知懺悔,則能把犯罪的負擔和壓力減輕,甚至可以放下,這是使內心安樂最好的辦法。所以要常念著:“小心勿犯罪,犯罪要懺悔,懺悔得安樂。”即使非佛教徙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幫助自己。懺悔以後不致馬上再犯,即使尚會犯罪,犯罪的機率應當會越來越少,人格便越來越健全了。
精勤無難
人有不惜身,智慧心決定;如法行精進,所求事無難。
——《大智度論卷十五釋初品中毗梨耶波羅蜜義》
這個偈子的重點在於“精進”兩個字,這是大乘菩薩道的六度之一,用普通話說,就是勤奮不懈怠的意思。
“不惜身”和“心決定”都是精進的表現。意思是說,只要是以智慧的抉擇所認定的事業,就當努力不懈,乃至不惜奉獻全部身體的生命,無怨無悔,勇往直前,再接再厲,則任何困難都阻礙不了你的成功。
不惜身命的意思,不是不顧一切的犧牲,而是有始有終的決心。如果盲目地犧牲了身命,以後就沒有機會了;而努力投入之後,換得了經驗,成就的還是自己,當然不是犧牲。這是非常積極的實踐精神,不只成就了自己,也利益了他人。
六度法門中,佈施、持戒、###辱的三項,都需要精進地去做,否則修行禪定和智慧也得不到力。其中以智慧指導修行,以智慧解脫煩惱,故以智慧為六種自度度人之法門的最高目標。可是,只要缺少精進,其他五項都會落空。由於不惜以身體奉獻給眾生,所以能用精進心成長自我的智力、財力、體力,修大布施、持清淨戒、行大###辱和入甚深禪定。
所以在佛經中說到,捨身修佈施、捨身護淨戒、捨身大###辱、捨身入禪定、捨身慧解脫。也可以說菩薩為了廣度眾生,必須不惜身命,方會難捨能捨,難行能行,難###能###,以必死的肉體生命,修成不壞的金剛法身。天下無難事,只怕無決心,不怕修不成,只怕不精進。
為了求福報、求智慧,必須先有努力以赴的決心。如果虎頭蛇尾,或者做一天休息三天,不能趁熱打鐵,這種心態只能做些零碎的小事,無法成就艱鉅的大業。許多人過分地保護身體,捨不得用,養尊處優的結果是體能衰退,心力不濟,無病有病,都是懶洋洋慵落落的,真是浪費了天生的本錢。身體的好壞,可以用心來調,心調好了,身體就不是問題。所以我主張“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只###們不去糟蹋身體,也不用過分疼惜身體,便能難得能得,難成能成了;只要精進,佛道易成,何況是一般的事呢?世人能夠成功,條件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