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頁)
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且他們每週都要輪流換位,使每個孩子都能坐到自己想坐的位置上,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與他人是平等的,與老師也是平等的,每個人都能得到尊重。
與此相比,國內的教室永遠都是高高在上的講臺,高高在上的老師。教室裡密密麻麻的排滿了桌椅,孩子們永遠都是兩手抱臂,木頭人似的坐著,眾星拱月般的圍著老師。有的學校甚至將成績的好壞作為孩子座位安排的標準,把孩子們圈制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
或許,有人要問,這樣的國內轉學、國外遊學對小小年紀的孩子真的有用嗎?教會他們有自尊是不是也過早地教會了他們叛逆呢?
其實不然。所謂叛逆,不過是孩子們在自我成長中渴望得到自我認可的一種方式,如果從小進行好的引導,這種叛逆就會成為一種獨立意識,是一種能力。在國外,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孩子幾乎很小就有單獨的睡房,從小就鍛鍊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此外,國外的文化特別注重孩子交自己的朋友。國外的家長不會像國內的父母一樣,從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等各方面來約束自己的孩子交友,只要能夠彼此玩得開心,能夠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國外的家長們都會鼓勵孩子在學校交幾個屬於自己的好朋友,也由此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讓他們知道要學會獨立。這樣,在未來的成長中才能有足夠的自信去面對更多的煩惱。
第二節 親歷北美校園文化
國內有很多家長選擇在高中畢業以後將孩子送出國,但很少有家長願意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出國留學,而安琪、安東則成了少數的特例。
1994年7月,安琪、安東的姥姥和舅舅移民加拿大,我當時也經常在加拿大工作。我們決定趁此機會,帶安琪、安東到加拿大過暑假,讓孩子們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安琪,在國內已上了一年半幼兒園,我們想讓她再到國外的幼兒園去學習一段時間,體驗一下國外的兒童教育方式。
“孩長這麼小就讓她出國去上幼兒園,是不是有些誇張啊?”很多朋友不能理解。
不過,我堅持認為,如果有這樣的條件,讓孩子們儘早出去經歷外面的世界可能是給他們的最好禮物。想想我們的先人,也有很早就出國學習的。特別是在近代,當中國開始睜眼看世界時,很多幼童就被派往西方留學。 “宋氏三姐妹”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是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特殊地位的三位女子。在宋靄齡和宋美齡只有5歲時,她們的父親宋嘉樹就送她們到寄宿學校中的女塾讀書。宋慶齡7歲時,父親也送她到中西女塾讀書。宋靄齡13歲時,宋嘉樹夫婦把她孤身一人送到美國求學,使宋靄齡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早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子之一。此後宋氏夫婦又把宋慶齡和宋美齡一同送到美國接受教育。當時宋美齡年僅11歲,由於年齡小,在威斯里安女子學校註冊為特別生。在那個年代裡,宋嘉樹早早將孩子們送出國門,接受西方教育,是具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遠見。我也是因為對自身留學海外的經歷深有感觸,才做出這樣一個對於家庭來說很重大的決定。
加拿大是個雙語國家,英語、法語通用,一般城市都以英文為主,但我曾經工作過的蒙特利爾市卻以法語為主。所以選擇蒙特利爾的幼兒園,可以使正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安琪兩種語言兼得。
3到6歲孩子的教育在加拿大屬於學前教育,幼兒園是可上可不上的。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工作時間的安排協調孩子寄宿的時間。考慮到要儘快讓安琪適應陌生的環境,我決定選擇全託的幼兒園,讓安琪脫離家中的漢語環境,為她創造一個適宜學習外語的條件。而安琪也如我們所設想的,很快喜歡上了加拿大的幼兒園。
這次出國回來後,安琪就在北京方莊附近的一個幼兒園上學,但可以明顯地發現她沒有暑假在蒙特利爾受時快樂。不過,最使我擔心的還是國內這種填鴨式的教學,讓小小的孩子背起沉重的書包,在童心未泯的時候就承受當學生的壓力和痛苦。我希望我的安琪、安東能順其天性發展,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因此,讓安琪、安東在國外遊學的念頭在我腦中萌生。
那年我結束滿世界跑的忙碌生活,進入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時期。而兩個孩子正好也到了需要好好接受教育的年齡。幾經考慮,我選擇了加拿大西海岸的溫哥華來創辦我的公司。美麗的溫哥華地處西海岸,有著四季宜人的溫和氣候,同時又是加拿大的太平洋門戶,離中國也很近。1995年,我們帶著一雙兒女,來到了溫哥華,為年幼的他們拉開走出國門、遊學海外的獨特生活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