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國古代人打仗,很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所提出的“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反倒狹隘的多。反映了諸葛亮潛意識中存在的忽視客觀環境,誇大主觀努力的思想。從當時的歷史背景看,劉備的確不具備恢復漢室的“天時”。諸葛亮提出以“人謀”來抵“天時”的口號,頗投劉備喜好。
缺陷之二:用兵太貪,實力分散
用兵打仗,最忌兵力分散。而“隆中對”恰恰就犯了這樣一個兵家之大忌,提出“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的錯誤主張。事實上,後來諸葛亮也堅定執行了這一錯誤路線,一方面讓鎮守荊州的關羽主動出擊攻打樊城,另一方面組織漢中的大部隊準備大舉進攻曹操。結果由於兵力過於分散,導致荊州被孫權襲取,關羽也慘遭殺害。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毛澤東對“隆中對”的評價,他在談到諸葛亮之敗時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缺陷之三:對困難估計不足
在曹操、孫權、劉備、劉彰、張魯這些軍閥之間,劉備是實力最弱的一支力量,但劉備所懷的“恢復漢室”的希望最強烈。劉備所擔心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老百姓對皇室宗親的概念將會越來越淡漠,而天命定數的觀念卻會漸漸佔據人們的內心深處。諸葛亮向劉備描繪了一個“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的美好未來,恰恰就是劉備最喜歡聽的話。這一席話忽視了未來的鬥爭困難,卻讓劉備聽得如痴如醉。可見,“隆中對”本身就是一副迷魂湯。
孔明臨行時囑付自己的弟弟諸葛均:“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這足以說明他對未來的困難估計不足。等到他走出隆中的時候,才發現遇到的敵人一個比一個強大,憑他的能力根本不能實現“隆中對”裡的宏圖大志。在他陷入與司馬懿之間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後,“隆中對”裡所規劃的內容已經變成了泡影,而“病死五丈原”也便成了他必然的宿命。
。。
“隆中對”外來和尚的迷魂湯(2)
補註說明:
史學家對“三顧茅廬”的問題也有爭議,雖然《三國志》認可了“三顧茅廬”的說法,但《魏略》和司馬彪所著《九州春秋》均記載是諸葛亮先主動去求見劉備,而沒有“三顧茅廬”和“隆中對”。還有人猜測,可能是諸葛亮先去向劉備毛遂自薦,然後才是劉備的禮賢下士,主動邀請。只不過中國人還是更願意接受“三顧茅廬”的說法,這大概說明中國人對僱主總是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借用外腦未必靈驗
世界最著名諮詢公司之一的麥肯錫公司,曾是國內企業家眼中的“世外高人”。國內知名企業實達集團就曾經以300萬元請麥肯錫為實達設計營銷方案。麥肯錫的專家給實達開出了管理改革“處方”:打散下屬各個供產銷自成體系的子公司,重組為集團統一整合的事業部制。由於這套西方先進管理方案似乎並不適合中國的實際,它讓公司變革歷時半年,在實達內部被形容為“千人大換崗”,其直接後果是,長達半年的經營和效益大滑坡,直接和間接損失過1億元。最終,實達只得調整回到原來的管理體制。
錯用了麥肯錫的實達,與錯用的諸葛亮的劉備一樣,都不願意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實達改革失敗3年之後,其集團總裁葉龍與麥肯錫公司大中國區董事長兼總裁歐高敦、北京分公司經理潘望博和董事吳亦兵曾共同約見媒體記者,公開宣稱:實達鉅虧,並被ST,與麥肯錫甚至與葉龍都無關。
葉龍說麥肯錫的方案絕對是好方案,可惜他自己當年有些操之過急,把本應花1年時間做的事放在3個月內就完成,顯然不太可能。葉龍還為自己辯解:雖然麥肯錫方案在實達的集團層面最終沒有全面推行,但這並不是一個巨大損失。因為透過這場變革,各個子公司都已經樹立了最佳化資源配置的意識。麥肯錫公司也公開推卸責任,其北京分公司董事吳亦兵表示:“客戶並不是病人,麥肯錫也不是醫生,而更像是教練。”後來便有記者撰文質疑:教練訓練的球員比賽時慘敗球場,難道他就不該負任何責任嗎?
就在國內企業家紛紛把麥肯錫供為“神仙”的時候,網上卻開始流傳著這樣一則關於麥肯錫的笑話:
有一個老頭,正在草地上放羊,忽然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