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內容簡介
朱元璋是古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一生吃了很多苦頭,做過和尚,討過飯,他是怎樣由一個討飯的人當上皇帝的呢?有什麼秘訣?他的成功不簡單啊!由最下層的人走到最高位置,是個奇蹟。
都知道朱元璋當皇帝后心狠手辣,殺了不少功臣,大興文字獄,建立錦衣衛,太恐怖了。但你是否知道朱元璋當皇帝之前是個坦誠、英勇、睿智的統帥,有功勞推給大家,有賞賜分給眾人,得到了將士的擁戴,他是怎樣由一個寬宏的人變得暴戾呢?為什麼要殘忍呢?
朱元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很多措施,有些措施確實卓有成效,然而又留下了苦果,身份證和介紹信就是朱元璋發明的,沒有這些你休想從一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朱元璋當過和尚,應該對佛教很有感情吧,恰恰不是這樣。正因為他從和尚成為了皇帝,他太擔心宗教的影響了,如是讓佛教重新迴歸山林,佛教大師是不准許到俗世弘法的,為普通人做佛事的都是文盲和佛教中的末流,這樣佛教逐漸對民眾失去了吸引了,對社會難以產生影響,也毀了佛教。是不是比現在的很多人都“高明”……還有現在的民族自治都能在老朱那裡找到影子,但毫無疑問老朱的民族及宗教處理得是很成功的,沒有發生過“大事件”……
最後想說的是當了皇帝后的老朱是殘忍了些,但老朱也有後世的人達不到之處:他鐵腕反腐,辛勤辦公,沒有娛樂,也沒有休息,對農民(也是對整個社會)的遷徙限制很多,但老朱貧農出生,對農民是很照顧的,也算不忘本吧。
吳晗本書的寫作由抗戰已經開始,反覆修改幾次,只到文革前才寫定第四稿。本書是48年寫作的第二稿,並親自送毛主席過目,毛對他做了鼓勵和肯定的評價,也提了些意見。但本稿已為後來的修改奠定了框架。本稿的寫作處於舊的時代即將過去,新的時代就要來臨之際,吳的寫作更多的是給新生的政權做借鑑,他對未來充滿了期盼……
以史為鑑,鑑往知來,這是史家的抱負。吳晗對朱元璋的發掘可謂用功至勤,對封建帝王深心的解讀讀來驚心動魄,然而吳晗並沒有因此逃脫歷史的宿命,朱元璋是死的,但現實的人是活生生的。
這是一本經典名著,是帝王傳記的巔峰之作,比之時下流行的淺薄的明史讀物高下立判,值得認真閱讀。
《朱元璋傳》重版序言(1)
《朱元璋傳》重版序言
章立凡
為史學前輩吳晗先生的代表作《朱元璋傳》重版作序,我深感冒昧,更有一種難以名述的悲涼。回顧自己對歷史的興趣,就與小學時代讀吳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小叢書》、《外國曆史小叢書》以及《地理小叢書》有關。當時我對這三套叢書是每出必買,蒐集得很齊全。上中學後,又讀了《朱元璋傳》、《讀史劄記》等專著,對其考證方法及夾敘夾議的文體印象深刻。“文革”結束後我選擇歷史作為自己的專業,與這段早年的閱讀史不無關係。
此次重版《朱元璋傳》,系依據1949年的版本。但作者在1965年版的自序中,曾對1949年版本作了三點檢討:一、有超階級思想,對彭瑩玉和尚的評價和史料引用不當;二、當時不懂馬列主義關於國家的學說,以為國家機器只是官僚機構和軍隊;三、以朱元璋影射蔣介石,故對朱有苛評。其實,這三點主要是來自毛澤東的批評。對朱元璋這位專制君主的評價,領袖與學者的視角從來就不在同一地平線上。
作者既如是說,而這次重版仍採用這個版本,確實需要說明理由:一、在存世的四個版本中,1944年版本是戰亂年代急就而成的歷史通俗讀物,1954、1965年版本有過多的政治意志介入,只有1949年版本真實地表達了作者本人當時的觀點;二、與1949年版本相比,後來的版本雖然貼上了階級與國家學說的標籤,但敘事骨架仍是原來的。三、目前流行最廣的是1965年版本,而1949年版本發行量相對較少(2001年海南出版社有重印),且未受到相應的重視。
《朱元璋傳》曾四易其稿。其中1944年的版本有兩個,重慶勝利出版社版書名《明太祖》,在創出版社版書名《由僧缽到皇權》。1947年末,此書的增訂稿章節開始在一些刊物上刊出,1949年正式以《朱元璋傳》的書名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作者1948年到石家莊時,曾將書稿進呈毛澤東。毛曾對書中對起義領袖彭和尚“功成不居”的評價提出異議,認為像彭和尚這樣堅強有毅力的革命者,不應有逃避行為,不是他自己犯了錯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