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一條註定要走向毀滅的道路。管理貨幣風險,並不是企業的“利潤中心”,它是“保險”——這就是該文章所討論的主題。
我要重複一下,向20世紀90年代末的政治決策者和企業主管提出前瞻性建議的,是本書第一部分的最後一篇(第12章)和第一篇文章(第1章),它們試圖表現轉變後的世界經濟的基本現實及其主要發展趨勢。
第二部分人
人永遠無法確定未來,人也不會立刻遭到因果報應。所以,本書中我從頭到尾都弄錯了的一篇文章,正是15年前我最確信無疑的一篇(第20章“素質教育:新的發展領域”)。本文撰寫於1982年,於次年發表,當時作者很有信心地說:“美國學校很快就會得到改善。”唉,正如我們所知,它完全沒有。為什麼美國學校必須改善,以及為什麼它肯定會這麼做的原因,已經很清楚地寫在這篇短文裡了。本文至今仍和當年剛寫出來的時候一樣,有一種讓人不能不信的勁頭——唯一的問題在於,它預言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也許其他國家的學校在過去的15年裡並沒有什麼太大發展,但也沒有走向沒落,更不要說是崩潰了。可美國不少公立學校偏偏就沒落了,偏偏就崩潰了。未來的世界是一個競爭性更強、文化水平也更高的世界,因此,我對美國的未來深感憂慮。
序言(5)
儘管該章沒有經受住時間的檢驗,但這一部分同樣包含了一篇生命力最強的文章:第13章“選拔人才的基本原則”。選擇人手,把他們放到合適的崗位上,仍然是一位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他花時間最多的地方。可是,不少人——或者說是大多數人——不知道該怎麼做。在美國組織裡(我絕不是僅僅指企業),大約有1/3的職務安排和提升是完全失敗的——在歐洲和日本同樣如此。還有1/3可以讓人忍受,儘管不那麼痛快。最多還剩下1/3是成功的,能夠解決問題的。其他重要的管理領域,絕不可能容忍如此之多的誤操作;而且這種誤操作是毫無必要的。管理者用人“百發百中”的例子,幾乎不勝列舉。他們只是遵循了同樣的簡單規則而已。換句話說,我們知道如何做出人事決策——這篇文章講解了該怎麼做。
在上述兩篇文章之間有6篇較短的文章——即第14、15、16、17、18、19章,除了第16章,其餘全都關注的是從體力勞動到知識性勞動,以及從體力工人到知識工作者的快速轉變問題,只是著重點放在不同的方面。這種轉變在《管理前沿》撰寫發表後不久就開始了,而且還將進行很多年。第16章講的是“薪水過高的管理者:貪慾的結果”。15年前,這種現象還不像現在這樣普遍,但已經足夠引起我們的注意——尤其是一些管理者表現平平甚至乏善可陳,仍然獲得了大筆獎金。如今它已經成為一種公眾問題,但這只是最近幾年的事。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沒有太多人注意到它。即便是現在,人們也只是談得多,採取的行動卻少得驚人。難道非要等到美國經濟再來一次大蕭條的時候,管理者薪酬過高才會引起眾人的關注嗎?
第三部分管理
這一部分包含了本書時效性最強的5章(第22~26章),以及時效性最不明顯——實際上是完全不受時間影響的兩章(第21和27章)。在講求時效性的文章中,有三篇(第22、23、24章)預測了公司結構近期發生的巨大變化——比如減小規模(第23章)、機構扁平化(主要是第24章)。早在這些變化進入公眾視野之前——早在它們還是個別的、孤立的事件之前,我就撰寫並發表了有關文章。它們預測了我們目前正在前進的方向——早在十幾年以前。這兩篇文章分別發表於1982年和1983年。它們太過超前時代,當時大多數讀者都認為是無稽之談。然而,今天的每一個讀者都能立刻看出,對於新出現的、有關徹底改造大型企業精神結構的問題,這些文章完全低估了其深入程度和推廣速度。不過,它們仍能幫助讀者理解前述巨大發展的背景。
另兩篇較短的作品——第25和26章——也受到了同等程度的懷疑,特別是來自工會領袖們的懷疑,它們甚至影響了我在工會運動中的交友範圍。而且,沒有哪個(即便有,人數也很少)工會領導者注意到我的警告。是的,他們承認美利堅合眾國工會組織的發展陷入了窘境。但他們既不承認我在第25章提到的問題,即工會正在飛快地被時代潮流所拋棄;也不接受第26章提到的建議,即為了生存,工會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立足設想,重新設計戰略戰術。他們的否定態度造成了異常明顯的結果:在私營企業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