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時此刻,一起出去考察的黨員和鄉親們,全都沉默了……
這些深受震撼的黨員幹部們,是心服口服了。他們開始對朱新禮這個剛剛30出頭的年輕人刮目相看了:他不是個唯利是圖的暴發戶,而是一個心繫鄉親們的好帶頭人啊!
於是,這幫黨員幹部們開始說服自己的親戚朋友,讓他們主動把地交出來。很快,朱新禮就帶領大家把地全部種上了葡萄。當然,仍有一些持懷疑、觀望的人冷嘲熱諷:“讓朱新禮天天吃葡萄吧!”
朱新禮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畢竟鄉親們祖祖輩輩種糧食,根本沒有種葡萄的經驗。
他不但要不斷給大家打氣做思想工作,還要跑出去考察葡萄栽種管理和市場變化新情況。回來,再手把手地教村民們種葡萄。這期間,他曾在一個月內8次親自駕駛大客車載著鄉親們外出參觀學習。
其實,精明的朱新禮在提出收回土地種葡萄之前,早已認識到當地半山丘的沙質土地種糧食產量低,而當地的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種出的葡萄個大、味甜,是村民致富的好門道。
“不安分守己”的村主任(3)
果不其然,在朱新禮的發動下,有800多戶人家的東里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葡萄村。一半以上的農戶因種葡萄成了萬元戶。一時間,周邊鄉鎮紛紛效仿。沂源葡萄打入了廣州、深圳等市場,葡萄種植業帶動了包裝、運輸、服務、種植、種苗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緊接著,朱新禮對原有的村辦企業進行了整合,又陸續創辦了麵粉廠、軋鋼廠、橡膠廠、磚瓦廠等企業。三年之內,東里村已陸續成立了27個村辦企業。除了種葡萄之外,每家每戶的富餘勞動力都被安排到這些村辦工廠去上班,祖祖輩輩的農民在家門口當上了“工人”。
東里村的鄉親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連朱新禮自己也沒想到。
從1985年開始,東里村不再靠國家的救濟糧吃飯。
又過了一年,這個昔日遠近聞名的窮村莊竟破天荒地向國家上交了上百萬元的稅金。
再後來,東里村的存款在全縣的農村中名列榜首。
東里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村,還成了令人羨慕的電話村,一個800戶人家的小山村,竟然安裝了400部電話,而且還是程控電話,並接上了總機。那時候電話很少,在農村更是稀罕,有趣的是,一位公社武裝部長緊張地質疑:“在農民家裡裝電話,與臺灣聯絡怎麼辦?”
1986年,朱新禮當選為山東省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他被各級政府邀請去做經驗報告,足跡遍及整個臨沂地區13個縣(當時的沂源縣在行政區
劃上屬臨沂地區)。
然而不久之後,有人把朱新禮告了。
有人把朱新禮在東里村施行的“新政”,包括如何收回土地,如何放棄種糧食,如何種植葡萄等,整理成材料,用8分錢的郵票寄到了北京。後來,上級派了一個調查組來了解情況問他為什麼要告狀。理由是:農民以糧為天,朱新禮不務正業,讓農民把地都種上葡萄了!
於是,在1986年的全縣農村工作大會上,竟然發生了這樣出人意料的一幕:
縣領導發話了:“我們有些人,有的省級勞動模範,在農村搞什麼土地改革,居然不讓農民種糧食……”矛頭所指,大家都心知肚明。
儘管沒有點自己的名字,朱新禮心中有數,縣領導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由於舉報信和批評,朱新禮丟掉了全國勞模和全國人大代表的候選人資格。
對此,朱新禮總是淡然一笑。“個人的名利是次要的,提高農民收入才是重要的。” 朱新禮後來說,“那陣子,我沒有吃到大家的一顆葡萄,我吃到的是上級的批評和村民們的議論。不過,這些都無所謂……”
許多年以後,朱新禮回到山東老家時,又見到了當年那位縣領導,他親口告訴朱新禮,“其實當時(1986年)那次大會上我是想批評你的。”彼時孰是孰非、誰對誰錯的問題已經不言而喻了。但朱新禮對那個已退下來的老領導依然特別尊重。
事實也證明,朱新禮的做法是很有先見的。
就在朱新禮1984年當村長號召農民們種葡萄的十幾年以後,沂源縣委、縣政府正式釋出紅標頭檔案,號召全縣人民種植葡萄,做大做強這個產業。現在的沂源縣以及周邊的沂水縣、臨朐縣、蒙陰縣都大面積地發展了葡萄,幾十萬畝葡萄帶動了一個大產業。每到收摘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