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這次出口貿易訂單,便是匯源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桶金”。相比日後動輒以千萬乃至上億元計的訂單,“第一桶金”也許並不算太大。但對當時的匯源而言,這卻是極其難得的雪中送炭。若干年之後,談及這段往事時,朱新禮不無感慨地坦言:“我還算是比較幸運的,當時如果拿不回一個訂單,我可能連回來的勇氣都沒有了。”
第一筆出口訂單到手後,很快,匯源濃縮果汁開啟了更大的國際市場。而實際上,當時這還是一片真正的“藍海”。
。 想看書來
二次創業:移師京城苦立足
很多時候,不是剛開始就能夠找準最適合企業發展的地方的,許多變動是在發展過程中一步步展現出來的。
——朱新禮
“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在激烈的商場競爭中,資訊成為制勝的法寶。匯源迅速崛起,然而地方性卻嚴重製約了匯源發展的視野。朱新禮意識到,要想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匯源就必須“遷都”,尋找一個更大的平臺。於是他果斷而理智地做出了決定:移師京城。
匯源移師京城,是朱新禮的又一個重要的英明決定。看似一小步,實則是匯源走向全國、奔向世界的一大步。如此一步,可謂是為匯源開啟了一扇通向世界的門。但是誰也料想不到,邁向這扇門的這一步是怎樣的羈絆重重?
。 想看書來
“遷都”計劃
1994年,匯源公司已經擁有了5條生產線,初具規模,產品也逐步打入北京及各大城市,事業蒸蒸日上。
就在這時候,朱新禮突然提出了一個議題:到北京去創業!
此言一出,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好好的,為何要“遷都”呢?
其實,這早已是朱新禮整個棋盤中的“一招”,要把匯源推向全國,首先必須有一個宣傳和銷售方面的制高點,這個制高點的選擇至關重要。
即使山東這樣的大省也不一定符合這樣的需求,更何況一個小小的沂蒙山呢?
交通不暢使得產品很難走出去,資訊不暢使公司不能對市場變化迅速做出反應,人才不濟難以滿足發展的需求。
既然地方天地不夠廣闊,那就只好“遷都”了。
經過審慎的思考和研究比較,朱新禮看中了北京。
北京擁有國內其他城市無法比擬和抗衡的首都地位優勢、文化資源優勢、高智慧人才優勢、資訊優勢、市場優勢等因素,而這些正是朱新禮大展身手所必需的。
在北京招聘人才時發生的一件事,更加快了他 “遷都”的程序。
在1993年底,朱新禮在報紙上看到北京有一個高階人才競聘會的廣告,求才心切的他立刻趕去參加。
會上,全國的很多高階人才進行自我推銷,企業家、廠長在下面舉牌招聘。因為急切需要人才,朱新禮擠到了會場最前面,很多次迫切地舉起招聘牌子。當時山東省只有朱新禮一家公司參加,公司的名稱是山東淄博彙源,沒什麼名氣,自然很不起眼。
朱新禮好不容易連續找了9個人才,每次具體面談的時候,雖然匯源的工資提得挺高,無奈人家只要一聽是沂蒙山區的就不去了。更讓人生氣的是,“人才”同時表示:“在北京年薪2萬元就幹,在你那裡4萬元也不幹。”
朱新禮有些惱了,告訴其中一個人:“你等著吧,兩年以後我就到北京去辦廠。”
除了在這次招聘中受挫外,還有一個促動他“遷都”的原因是朱新禮看到了競爭形勢的嚴峻。
20世紀90年代初,果汁市場的參戰人馬還很少,匯源發展所向披靡,沒遇到什麼強悍的對手。
但是到了1994年,果汁市場形勢迅速好轉,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果汁開始成為香餑餑了。
中國巨大的消費群體,果汁需求潛力無限,短時間內吸引了眾多的飲料巨頭紛紛加入。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康師傅、娃哈哈、農夫山泉、健力寶等紛紛殺入果汁飲料市場,這對剛剛啟航的匯源巨輪來說,面臨著異常嚴酷的市場挑戰。
面對巨大的市場壓力,朱新禮和匯源開始準備迎接新的挑戰。對於匯源下一步該怎麼走,朱新禮和眾人開始共同探討、反覆分析,在聽取了眾人的意見和建議後,朱新禮逐漸有了思路,他認為除了產品質量和創新以外,還要建立一個核心基地來維繫整個匯源的運轉。
他開始著手設計匯源在國內的發展藍圖,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