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聳比綣�宰永鍔料忠幌隆傲艫們嗌皆冢�慌旅徊襠鍘閉餼浠埃�僮邢趕胍幌濾�摹扒嗌健鄙嫌心男┎聘唬�塗贍鼙冉先菀紫戮魴牧恕�
這裡不談洪鈞怎樣保證身體健康、心態良好、人情如故,只談他如何保持和發揮他的看家本領。洪鈞在軟體行業的多年積累,使他在行業內的公司眼中具有很大價值,同樣,軟體行業對洪鈞也有重大的意義,這是一種魚和水的依存關係。在這個熟悉的環境裡,洪鈞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可以用較短的時間重新證明自己,走出低谷。
現在的行業分工明細,各行業都是人才輩出,競爭激烈,“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這些老話,如今顯得更加貼切。洪鈞如果跑到一個全新的行業中去,他縱有再出色的素質、再強的學習能力,也需要更長時間來積累自身價值。而且,在原有行業都無法得到的職位和待遇,到新的行業中去恐怕就更難了。
站在傑森的角度來看,他給洪鈞的職位和待遇是合理的,洪鈞的確已經不是當初的銷售總監兼代理首席代表,他只是一個失業後的求職者。洪鈞在維西爾是這般境遇,他到其他公司去,恐怕也是如此。洪鈞可能會嘆息“今非昔比”,那他嘆息得很對,事實上,他的確今不如昔了。可能這種遭遇讓人感慨眾人為什麼如此“勢利”,但是在商場中,“勢利”恰恰是根本的行為原則。市場的基本要素是供求關係,當洪鈞春風得意的時候,他不缺工作,其他公司不得不用高官厚祿去“求”他;當洪鈞失意落魄的時候,他缺工作,這種主動權的轉移直接導致了他不得不降格以求,正如他自己認識到的:他現在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
洪鈞現在要更加關注的是自己未來的舞臺,而不是眼前分配的角色。職場失意的時候,退而求其次也屬正常,不然也就談不上“失意”了。但是,這時所謂的“次”,如果是能讓洪鈞的看家本領得到最大發揮的地方,恰恰也就是蘊含著最大機會的地方。
一些文藝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在人生失意、遇到重大挫折後,拋家舍業,遠走高飛,若干年後再奇蹟般地衣錦還鄉,捲土重來,這些恐怕只會在藝術作品裡有。當然,跳出圈子,放棄自己多年苦心經營的專業造詣和人脈關係,到新天地中去碰碰運氣,也可能有一番作為,但這樣做,的確碰運氣的成分大於理性分析的成分,退而求“未知數”恐怕還不如退而求其次呢。
可能有朋友會質問我:“可是你自己怎麼就離開了軟體的圈子,跑去寫小說了呢?”呵呵,我寫小說屬於“玩兒票”的性質,而且,我寫的小說不也是關於軟體圈子的嗎?可見,是很難跳出圈子去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小貼士(1)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這個詞是個舶來品,opportunity cost,其實它在英美國家的詞典中的存在也算不上歷史悠久,是最近這些年才開始變得耳熟能詳的,而且在管理學和決策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顯著,大牌企業家和學術泰斗們常常把它掛在嘴邊,如果一份商業計劃中沒有對機會成本加以分析,簡直就是一份半成品。
“機會成本”並不玄妙,理解起來很簡單:如果用某些資源來做一件事,當然就不能同時用這些資源去做其他的事,就是放棄了做其他事的機會,也就放棄了這些機會可能帶來的收益,這些被放棄的收益就是做這件事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無形的,而且用任何資源做任何事都會產生機會成本。原則上,做一件事的收益本身最好大於它的機會成本,這樣的決策才是明智的。
其實,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極注重對機會成本的辯證分析,可以說已經是中國文化和智慧寶庫的一部分,“舍”與“得”、“得”與“失”的權衡都有很多出名的典故。每個人每天其實也都在不停地做著機會成本分析,當然大多是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做的,當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倒有可能心血來潮、意氣用事,而忘了加以理性的分析。
所謂“科學理性的決策”,其實就是考慮兩點:可行性和機會成本,分析可行性來得出這件事是否現實,分析機會成本來判斷這件事是否值得。大到國家的戰略決策,小到個人的日常小事,都該對可行性和機會成本這兩點進行評估。
如今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著眾多的選擇,都面臨著很多的機會。是求學深造,還是工作掙錢?是出國發展,還是留在國內?是做銷售、做業務,還是搞技術、搞研發?是堅守陣地,還是跳槽轉行?是打工還是創業?是去政府部門、去企業還是去學術機構?是去北京、去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