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魑�夤偈誥艫謀曜肌�
由於###的需要,武則天把原來的《氏族志》改編為《姓氏錄》,規定以後皇族為第一等,其餘一律以官職高下為標準,分為9等。這樣,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立有軍功,即使是士兵也可以跟世家大族列在同一個等級裡,官職比門第還要優越。修改《氏族志》為《姓氏錄》,武則天從傳統上和輿論上打擊和削弱一貫反對自己計程車族官僚集團,同時扶植和依靠新興的庶族地主階級。這樣使士族官僚不再有入仕做官的優越條件,也不能因為家庭出身的豪貴而充滿優越感,為所欲為。而對庶族出身的官員,也不再因門第貧賤而受恥受辱於人。修成的《姓氏錄》再也看不到士族貴族的特權,原來連《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錄》中,卻定為姓氏的第一等。
舊門閥制度被打破之後,大批新成長起來的寒門出身的知識分子蜂擁而來,要求進入官場,擔任職務。新登上政治舞臺的武則天,慷慨地為他們開啟了閘門,藉此不斷培植擁戴自己的官僚隊伍。據史載,每年吏部接納的選人成千上萬,每年人流數超過1 400人次,比正常需要補充的人數高出幾倍。武則天對如此急劇增加的人數不但不加以控制,而且在公元666年泰山行封禪禮之後,又宣佈“文武官員三品以上賜爵一等,四品以下加一階”,使一大批官員透過泛階制度成為五品、三品高官。公元675年,武則天又始設“南選”,即在江淮以南,主要是嶺南、黔中一帶選拔人才。一時間,全國的人才,無論背景出身,紛紛湧向武則天的麾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人才濟濟的局面。武則天推行《姓氏錄》,打破了門閥世俗,使眾多過去沉溺於下層的普通地主、寒門俊傑,登上了封建社會的政治舞臺。這些人進入官僚隊伍以後,又成為武則天推行自己政治路線的得力工具。可以說,武則天正是透過這些人登上大周皇帝寶座的。
在打破舊的門閥制度的同時,武則天在稱帝后,特別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佇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還發展和完善了自隋朝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為了網羅人才,武則天第一個設立了自己可以申請做官的“自舉”制度,制度規定內外九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自己舉薦請求升官或做官。公元690年,即她正式當皇帝的那一年,她又是第一個設立了皇帝考試的“殿試”制度,親自在洛城殿上考試貢生。公元702年,武則天又增設“武舉”。過去各州選送舉人,往往排在貢物之後,她改為先人後物,以表示自己重視人才。透過這些制度,把從實際工作中湧現出來的地主階級人才大批提拔上來,而把不稱職的官吏加以罷免和淘汰。武則天選拔人才來為自己的政權服務,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長處。如當時著名的宰相狄仁傑,就是由地方官吏提升上來的。狄仁傑不畏權勢,直言不諱,多次勸阻武則天不要奢侈浪費。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勸阻,對他十分器重,親自給他袍子上題字,以示勉勵。當時,據史載,朝廷上下,可謂人才濟濟。 武后當發覺自己埋沒了人才,常常感到惋惜。“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寫《討武氏檄》,把她罵得“狗血淋頭”,可當駱賓王起義失敗,一顆人頭呈在武則天面前的時候,她卻深感惋惜,大大讚嘆駱賓王的文才,後悔這樣的人才沒有得到自己的任用。為了加快培植自己的勢力,武則天放開關卡,大量錄用有才學有能力的考生。在她執政的50多年中,共取進士達1000多人,平均每年錄取人數要比唐太宗時增加一倍以上。公元690年,武則天在洛成殿親自主持對貢生的考試,以示皇恩。從此,貢生考試都有了殿試。除此之外,武則天還破格用人,放手給人官做。武則天招官的辦法主要有:
(1)自舉———九品以下官吏以及百姓,皆可自我舉薦,請求做官或升官;
(2)試官———各地舉薦人才,凡是被舉薦者,一律允許做官,稱為試用之官;
(3)員外官———即編制之外的及第士人,暫無官職,置為員外官,同正官一樣享受俸祿;
(4)武舉———招收天下有武藝的人。此項內容為武則天在公元702年首次開創。
武則天善於在實踐中選拔有真才實學之士,任用官吏不是僅憑考試、推薦或自我吹噓,為官者不能枉受國家俸祿,在位者要勝任其職,造成損失者得拿命補償。她在大量的及第考生中,選拔、任用了不少文武大臣,其人數並不比貞觀時少,如她當時任用的主要宰相魏元忠、狄仁傑、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