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被逼如此。可憐五姐兒,才四歲,沒了親孃,這下又走了親爹。” 道痴勸慰道:“三房既要接人,定會好好看顧的,不是比在那個家裡強。三堂叔又下了大魄力,不再愚孝,祖母當放心才是。” 王寧氏點頭道:“二郎說的正是,這總歸也算是好事……” 王青漢這一年的日子也不好過,他過去主要依仗是宗房,去年卻為了立嗣之事,做了糊塗事,雙雙得罪了宗房與十二房。 宗房與十二房不過是寄出幾封信,就將他武昌府與杭州府的生意履步維艱。還是王青漢反應的快,將武昌府的幾間旺鋪送給王珍,又請王珍做中人,將安陸城外兩座莊子送給王楊氏做賠情,這才熄了二房不快。 如今他想要加大廣州府的生意份額,未嘗沒有擺脫宗房制肘的想法。 道痴因聽王琪提及三房,大致猜到這些,對於廣州府的洋貨貿易也頗為心動,不過想到金山銀山也不如世子這個寶山,便壓下心中的蠢蠢欲動,對王寧氏提及買僮婢之事。 王寧氏搖頭道:“家裡現下哪裡還有什麼地方?前街孫望家的曉得你姐姐備嫁,前幾日過來,想要求份活計,我說與你們商議後再回話。我想著燕嬤嬤也大了,讓孫望家的來上短工也好。她家離的近,也不用住在家裡。她家小子九歲,正可以在燕伯身邊搭把手。你若是不反對,我叫叫她明日上門給你看看。” 順娘出嫁之前,家中確實不寬敞,僱個知根知底的短工,也算是兩全法子,道痴自然沒有話說,道:“左右是侍候祖母的,祖母說好就好,孫兒看不看有什麼。” 不用出城去西山,這三日假期在道痴眼中,就顯得有些長了。 雖說他已經跟王寧氏說不用看孫家母子,可翌日王寧氏還是傳話給孫家,叫母子上門。 孫寡婦三十五、六歲,穿的雖是粗布舊衣,可洗的乾乾淨淨;他的兒子孫二柱也是個安靜老實的孩子。 除了孫二柱,孫寡婦還有個女兒,已經出嫁。孫望沒後這幾年,孫家孤兒寡母能熬下來,也多賴那邊照看。 只是女兒畢竟出嫁,總沒有老受女兒接濟的道理,守孝這幾年孫寡婦也沒閒著,閉門刺繡,一日不得閒。她與外九房之所以往來,也是因她與順娘早年都給一家鋪子做繡活的緣故。 可是單憑繡活,養活母子二人,談何容易? 正好聽到外九房的訊息,曉得他們家日子好了,順娘不僅不再接繡活,還呼奴使婢,定了張家秀才老爺做姑爺。 孫寡婦上門道喜,發現外九房人手不足,便厚著臉皮自薦,想要帶兒子過來做短工。 因為家裡的活主要是灶上的,孫寡婦便試做了幾盤菜。除了油放的少些外,其他味道火候尚可,道痴與順娘都沒有話說。 王寧氏便與孫寡婦議定,先簽短契,讓她過來試用三月,每月三百錢,供他們母子三頓吃喝;三月後,若是兩下滿意,再籤長契,每月四百錢,一年內外兩套衣服。 對於城裡僱工來說,這薪金確實不算高,可是算上母子二人的伙食,也不能說低。畢竟母子二人一月吃喝,也不止幾百錢。 家中添人手之事,就這樣敲定下來。 道痴閒著無事,便回了東廂,心下有些浮躁。眾伴讀中,旁人都開始辦差了,自己卻因年齡的緣故,只能在世子身後站班。除了讀書,似乎無事可做。可若是做倖進之臣,功名就沒那麼重要。 隨即,道痴搖搖頭。就算想要做倖進之臣,也等過了“成童禮”。世子即便再提拔身邊人,也沒有委一個半大孩子做官的道理。 若是自己功名不成,在年紀尚幼的情況下,也沒有理由拋家舍業、千里迢迢追隨世子進京。 讀書還是一道坎兒,明年六月的院試,一定要過。 他拍了拍自己的額頭,重生以來,沒有人強迫他什麼,可為什麼老覺得時間不夠用。 道痴嘆息一聲,拿起本《時文集註》看起來。 順娘正好送了孫寡婦回來,見他如此用功,莞爾一笑。 舒心的日子就過了一日,五月二十九這天,王三郎來了,告之道痴一個訊息,他收到老師的手書,曉得老師病了,打算去南昌府探望老師……
………【第六十九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一)】………
王三郎的老師,丁憂督御使李士實,寧王府的座上賓。在朝廷與寧藩劍弩拔張、已然撕破臉的時候,豈是能接近的? 看著王三郎面帶憂慮,顯然是擔心李士實。聽他話裡話外的意思,雖不忿老師屈從寧王府,可還是對王府的霸道更不滿些,對李士實反而滿是同情。 道痴按住心頭火,想了想道:“伯父是什麼意思?” 王三郎猶豫一下,道:“我沒同父親說……若是說了,父親定是不許。父親這些日子在城外駐守,我想假託去武昌府遊學,悄悄地過去探視一二再回來。” 道痴道:“記得三哥說過,李御使就是南昌府人,兒孫具在南昌府。即便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