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2/4頁)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罰、喪嫁、居家乃至服飾、車轅制式都循周禮,還掀起廣泛的改名運動———無論地名、官名、建築名,能改的全部改成古名……這些古怪做法,部分出自道德熱忱,更多的則展示著他內心對於自己的一種期許。他自命為黃帝虞舜後代,幻想是周公再世,他的抱負不在於經濟國家,而是希望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聖王精神,躋身於其他經典儒家行列,成為不朽的精神象徵。但是,他的這些追求,全都因為形式主義而破產,淪為笑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嘉靖:萬歲,陛下(17)
嘉靖沒有王莽的狂熱,卻有相同的抱負;而且,王莽沒有幹成的事,嘉靖幹成了。
最初嘉靖挑起“大禮議”,只是抱著很實際的目的,為親生父母撈取帝后地位,以及維護自己的尊嚴。但隨著事情的深入,他開始超越這目的。他越來越相信,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有著重大思想理論意義的工作,這工作將改變和突破禮法理論某些不合理部分。透過“大禮議”,禮教將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而他本人將因此成為禮教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因此,如果說早期嘉靖與楊廷和之間是###,那麼到後來性質完全變了,已經變成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嘉靖不再只是狹隘地為父母爭名分、為自己正地位,而是向不合理的禮教舊秩序發起挑戰,創造新的原理,把禮教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一個新的階段。他熱切期待這樣的結果:經過由他親自發動和領導的禮教改革運動,誕生新思維新制度,“不但創行於今日,實欲垂法於萬世,以明人倫,正紀綱”{41},不論何時何地,人們世世代代都將沐浴在他的思想的萬丈光芒之下。
歷史上的偉大君主,他們顯赫的聲名無非來自於開國創代、闢疆拓壤,就算在制度上有所更新,也只限於政治、法律、田稅這一類與國計民生有關的事情。這些功業固然光輝燦爛,但正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往往人亡政息,或隨朝代更迭而煙消雲散,很少能夠傳諸久遠。因此,他們再偉大,也不過是特定時代的世俗主宰者。
嘉靖從“大禮議”看到的,卻是另一種前景。他的事業,將越過時間而成為永恆。人倫大禮,天地乾坤,“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交錯,區別】”{42}。朝代有更迭有始終,再偉大的君王,其事業在身後也終有泯滅的一天,而人倫之義,祖天述地,與日月同存。因此,在禮法上有所建樹,才真正不朽。
“大禮議”意外地使嘉靖發現了一條超邁過往偉大君主的途徑。他恍然大悟:與其做一位特定時代的世俗主宰者留名史冊,不如鑄造精神正規化,架設思想燈塔,做一個可為萬世法的精神導師。
他的這種“覺醒”,軌跡甚明。以嘉靖二十一年“宮婢之變”為其帝王生涯分水嶺,在前二十年“積極進取”的階段裡,嘉靖把全部的熱情、精力和想象力,都投於禮教改革,奇思異想接踵而至:“大禮議”之後,更正郊祭;郊祭改易甫畢,又重修孔廟祀典;搞定孔廟祀典,轉而釐正太廟廟制……真可謂樂此不疲,舉凡國家禮制之大者,盡被他囊而括之,改而革之。
不但如此,他更於行動之外,隆重推出備載他所領導的禮教鬥爭偉大勝利及其理論貢獻的“不朽文獻”。這部文集,三編三定,歷時四年。最早,由禮部尚書總其事,於嘉靖四年十二月編成《大禮集議》六卷,過了一年,再命修訂並更名《大禮全書》,嘉靖六年八月《大禮全書》呈進,嘉靖閱後以為“未盡其義”,需要“通查詳定”,且親自另擬《明倫大典》之名,發回重編,又經過近一年,嘉靖七年六月,《明倫大典》告竣,事情終於塵埃落定。
《明倫大典》修成,嘉靖親自作序,把它“刊佈天下”,甚至“頒行中外”。那意思,不僅印成書在國內發行,似乎還作為賜品賞與外夷,好讓他的光輝思想成為全世界的行動指南。
帝王喜歡別人臣服和頂禮膜拜,是普遍天性。不過像嘉靖這樣陶醉於在思想和意識形態方面扮演偉人,在古代卻十分罕見。王莽有這傾向,但事情搞砸了,沒有成為偉人,反令世人以小丑視之。除王莽外,好像再沒有第二個例子。不論多麼自以為是的君主,他們喜歡別人歌頌自己的,都是多麼有雄才大略,多麼勤政愛民,多麼治國有方,是很實際的政治上的業績,對於充當精神偶像好像沒有太大興趣。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嘉靖:萬歲,陛下(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