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3/4頁)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朝廷最高決策權),在某種意義上,實際權力或在首輔之上。
{65}《明史》,列傳第六十九。
朱厚照:一不留神當了皇帝(49)
{66}《武宗實錄》,卷十八。
{67}《明史》,列傳第六十九。
{68}《明史》,列傳第七十四。
{69}《武宗實錄》,卷十八。
{70}《明史》,列傳第六十九。
{71}《繼世紀聞》,卷一。
{72}《明史》,列傳第七十四。
{73}這裡採用明人筆記《智品》(樊玉衝編撰,於倫增補)的敘事,亦見於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四十三,劉瑾用事,與《明史》略不同。《明史》稱康李素相“倡和”,關係不錯;但《本末》和《智品》所述,似更見人物性情。
{74}《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75}印鸞章:《明鑑綱目》,卷八,武宗毅皇帝。
{76}焦竑:《玉堂叢語》,卷之七,規諷。
{77}《繼世餘聞》,卷之一。
{78}《明史紀事本末》,卷四十三。
{79}《明史·列傳第六十九》:“東陽奉命編《通鑑纂要》。既成,瑾令人摘筆畫小疵,除謄錄官數人名,欲因以及東陽。東陽大窘,屬芳與張彩為解,乃已。”
{80}杜牧:《阿房宮賦》。
{81}《武宗實錄》,卷一百一十六。
{82}《萬曆野獲編》,卷一,列朝。
{83}《武宗實錄》,卷九十三。
{84}《武宗實錄》,卷二十九。
{85}《武宗外紀》。
{86}《武宗實錄》,卷二十九。
{87}《武宗外紀》。
{88}{89}《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90}《罪惟錄》,帝紀卷十一。
{91}《明史紀事本末》,卷四十九。
{92}《武宗外紀》。
{93}《武宗實錄》,卷二十四。
{94}《武宗實錄》,卷一百一十七。
{95}《武宗實錄》,卷一百二十一。
{96}《明史》,列傳第七十二。
{97}《罪惟錄》,帝紀卷十一。
{98}《武宗外紀》。
{99}{100}《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101}宋起鳳:《稗說》,卷一。
{102}《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103}《武宗外紀》。
{104}《武宗實錄》,卷一百六十九。
{105}《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一。
{106}《武宗實錄》,卷一百七十八。
{107}故事並見《武宗實錄》,卷一百七十八;《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一。
{108}《稗說》,卷一。
{109}《明史》,本紀第十六。
{110}《武宗實錄》,卷一百零八。
{111}《武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七。
{112}《明史》,本紀第十六。
{113}《武宗實錄》,卷一。
{114}《武宗實錄》,卷一百一十六。
{115}《明史》,本紀第十六。
{116}《武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七。
{117}{118}《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119}《罪惟錄》,帝紀卷之十一。
{120}{121}{122}《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123}《武宗外紀》。
{124}{125}《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126}{127}《罪惟錄》,帝紀卷之十一。
{128}《武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二。
{129}《罪惟錄》,帝紀卷之十一。
{130}《武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二。
{131}《罪惟錄》,帝紀卷之十一。
{132}《武宗外紀》。
{133}《罪惟錄》,帝紀卷之十一。
{13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