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4頁)
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⑥清入主中國後的南明小王朝三位皇帝不計於內。
⑦即楊溥、楊榮和楊士奇,他們是宣德年間內閣的主要輔臣。
txt小說上傳分享
朱厚照:一不留神當了皇帝(48)
⑧指魏武帝曹操。曹操本姓夏候,其父嵩被漢桓帝時大宦官曹騰收為養子,改姓曹。
⑨《明史》,宦官傳一。
{10}{11}《罪惟錄》列傳卷二,皇后列傳。
{12}《明史》,列傳第一,后妃。
{13}《罪惟錄》。
{14}《明史》,列傳第一,后妃。
{15}{16}《憲宗實錄》,卷二百二十五。
{17}以上參閱《明史》宦官傳一、《憲宗實錄》、《萬曆野獲編》等。
{18}《明史》,宦官傳一。
{19}孟森:《明清史講義》。
{20}按:沈通政極可能就是沈祿,此人交結中貴李廣,賄以求騰達。李廣垮臺後被搜出一帙納賄簿,沈祿之名赫然在列。事見陳洪謨《治世餘聞》。另有寫作“高通政”的。
{21}《治世餘聞》作“劉林”。
{22}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三,宮闈,鄭旺妖言。
{23}《罪惟錄》,帝紀卷十,孝宗紀。
{24}{25}《治世餘聞》下篇卷之四。
{26}《萬曆野獲編》卷三,宮闈,鄭旺妖言。
{27}《明史》,志第五十,職官三。
{28}徐學聚:《國朝興匯》,卷九,朝端大政九,后妃。
{29}“青宮”即東宮,太子居東宮,中國古代以五色中的青色代東方,故稱東宮為青宮。
{30}《萬曆野獲編》卷三,謝韓二公論選妃。
{31}郭厚安:《弘治皇帝大傳》。
{32}《明史》,列傳第五十六。
{33}兩事並見《萬曆野獲編》卷六,內監,何文鼎。
{34}《治世餘聞》上篇卷之一。
{35}《國朝興匯》卷九,朝端大政九,后妃。
{36}《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八,外戚。
{37}呂毖《明朝小史》,卷十“弘治紀”:“帝嘗引青宮夜出宮間行,至六科廊,青宮大聲言此何所?帝搖手曰:若無譁,此六科所居。太子曰:六科非上臣乎?帝曰:祖宗設六科,糾君德闕違。脫有聞,糾劾疏立至矣。按:“青宮”指朱厚照。
{38}李東陽:《燕對錄》。
{39}《明史》,本紀第十六。
{40}毛奇齡:《武宗外紀》。
{41}劉向:《別錄》。
{42}《武宗實錄》,卷十四。
{43}《武宗外紀》。
{44}《武宗實錄》,卷六。
{45}《武宗實錄》,卷十。
{46}《武宗實錄》,卷十六。
{47}《武宗實錄》,卷十八。
{48}《武宗實錄》,卷十四。
{49}《大戴禮記·千乘》。
{50}《禮記·緇衣》。
{51}《禮記·哀公問》。
{52}《孟子·盡心下》。
{53}{54}《孟子·離婁上》。
{55}鹽引,通俗地說,就是一種特殊有價憑證,如同現代的糧票布票一樣。洪武三年,山西參政楊憲給朱元璋上奏摺,提出一個解決邊餉及其運輸能力問題的辦法,即利用政府對食鹽的專營權,讓各地商人輸糧至邊境,作為獎勵,政府則與之一部分鹽引,商人拿上鹽引,便可去兩淮、河東鹽池等處換鹽,換鹽之後再賣,中間差額利潤極大。朱元璋採納了此建議,是為鹽引的由來。
{56}《武宗實錄》,卷十七。
{57}{58}《明史》,列傳第六十九。
{59}《明史》,列傳第七十四。
{60}《明史》,列傳第六十九。
{61}《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62}{63}“疏入,上驚泣不食,諸閹大懼。”鄭曉:《今言》,卷四,二百六十六。
{64}司禮監居明內廷十二監四司八局所謂“二十四衙門”之首,永樂以來,掌司禮監者權力極大,甚至逐漸握有“批硃權”(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