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我們為了某件事忙碌的時候,我們往往並不真正清楚正在進行的這件事情確實需要多長時間。基於這個原因,我們甚至會愚蠢地認為明天肯定沒有今天這麼多的爛事需要處理。就像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Gal Zauberman博士和杜克大學的John Lynch Jr。博士所觀察到的那樣,我們跟所有的人一樣,相信(或者希望),未來是完美的,冰箱被塞得滿滿的,天空是晴朗的,火車是準點的,會議肯定會準時結束的……我想起來曾經流行過的一首歌的名字……“明天會更好”。
回顧一下:1) 人們還普遍相信他們在明天會擁有比今天更多的金錢;2) 人們普遍相信自己明天會有更多的時間。而剛剛提到的兩位博士,Gal Zauberman和John Lynch Jr。透過大量的實驗和驗證,得到這樣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結論:在這兩種理論上明顯的曲解中,人們對時間的曲解程度遠遠高於對金錢的曲解程度。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是一個行將就木的人發出的慨嘆……肯定在時日無多的時候才能有這樣的體會。發出這個慨嘆之的十年前,此人會與大多數人一樣,覺得,“早著呢,時間沒那麼緊張。”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人做事拖拉。他們並不是沒有勤奮的意願,只不過是被自己的大腦所限制,以為他們在將來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再一次,這是一個運用心智改變命運的機會。你知道了你的大腦有怎樣的侷限,你就會想辦法掙扎著反過來控制你的大腦,做你的大腦的主人,而不是被它所左右。不要覺得這事兒太難……儘管真的沒那麼容易,但最終你會發現這是個有趣的事情。我是這樣看待這件事情的:我因為想明白自己要控制自己的大腦,突然發現自己比身邊的人多了一個玩具,而且是玩不膩的玩具……我的大腦。
第七章: 真正的解決方案
7。a 萬事皆可提前準備
我在做教師培訓的時候,經常被新教師誇獎說,“李老師,你在臺上隨機應變的能力太強了!”這樣的時候,我不敢謙虛……因為他們完全誇錯了,我自己太清楚自己的應變能力有多差。
我必須解釋。之所以可以“顯得”遊刃有餘,是因為之前做過太多的準備。之所以做那麼多的準備,就是因為曾經出過醜……想象一下,在臺上突然發現自己說的某句話竟然有不曾想到過的歧義,是多麼窘迫的事情?所以,在準備任何一個講演的時候,我都花費很多的時間認真考慮自己的每個觀點,每個事例,甚至每個句子可能引發什麼樣的理解和反應,然後逐一制定相應對策,才可以心安理得地上臺講演。
甚至,我有嚴重的“課前恐懼症”……很多人並不相信。每次上課之前的五分鐘左右開始,各種症狀開始併發,手心發癢,頭皮發麻,眼皮抽搐(有時候左眼,有時候右眼,有時候兩隻眼),後背可能開始冒冷汗(冬天也一樣)……通常要到開始講課差不多五分鐘之後才能徹底擺脫這種恐怖的狀態。……從我第一次上臺演講到現在已經快十五年了,從來沒有一點改善的跡象,只不過,我已經比較習慣它了。
並未能夠克服恐懼,卻也還好做到了習慣恐懼。然而,就算是退而求其次的習慣恐懼,都需要努力和掙扎。努力的方法就是課前做很多很多的準備。我甚至為此多多少少產生了一些強迫症的症狀……準備的內容必須足夠多到實際講課時間的兩倍以上,才會心安。不過,這樣的恐懼倒也成了動力,因為我的很多課或者演講都最終有了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乃至於很多的版本。這樣的準備使得我一旦進入狀態,就肯定無所畏懼。知道了結果,就可以做到在開始的時候,任憑恐懼陪伴。
再次,是我父親那句話幫了我,他說,“相信我,你並不孤獨”。我之所以認為自己可以想出辦法解決對演講的恐懼,就是因為我知道很多人都害怕當眾演講。有人曾做過一個調查,詢問人們最害怕是什麼。最害怕是什麼?那應該是死亡了,是病痛,是失去親人吧。但出乎意料,人們最害怕的是當眾演說。調查報告寫道:“一般地,人們害怕當眾演說甚於害怕死亡”17。害怕死亡的理由自然不必說,人們害怕當眾演說,卻未必一定知道害怕的原因……很簡單,準備不足,所以害怕。
我曾因為覺得自己缺乏“急智”而自卑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後來是因為讀一本前蘇聯克格勃特工的自傳才改變了看法。現在早已找不到那本書,也不記得主人公完整的名字。隱約記得他的真名好像叫什麼什麼年科,姑且就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