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者簡介
致中國讀者的信
序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尾聲
作者簡介
鮑里斯·利沃維奇·瓦西里耶夫是蘇聯當代著名作家,蘇聯國家文藝獎金獲得者。
1924年,瓦西里耶夫出生在斯摩梭斯克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受到部隊生活的薰陶。在上九年級時,衛國戰爭爆發,他志願奔赴前線。1943年負傷,傷愈後進裝甲兵軍事學院學習。
1948年畢業,任工程師。1956年結束軍人生涯,進了著名劇作家包戈廷的電影劇本寫作講習班,從此開始專職創作。
瓦西里耶夫1954年開始發表作品,寫過劇本、電影指令碼和小說。作品題材廣泛,主要是衛國戰爭題材、當代生活題材、歷史題材等,其中以衛國戰爭題材的作品成就最為顯著。
作者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說《這裡的黎明靜悄悄……》(1969)。小說發表後被譯成多種文字,並被改編成電影、話劇、歌劇、芭蕾舞,受到世界許多國家人民的喜愛。同名電影獲1975年蘇聯國家文藝獎金。
瓦西里耶夫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伊萬諾夫快艇》(1970)《最後的一天》(1970;1972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和劇本)、《遭遇戰》(1979)、《他們可能同我一起去偵察》(1980)、《後來發生了戰爭》(1984),長篇小說《不要向白天鵝開槍》(1973;1974年被改編為劇本)、《未列入名冊》(1974),長篇歷史題材小說《虛實往事》(1977—1978),劇本《軍官》(1955)、《我的祖國,俄羅斯》(1962),電影指令碼《例行的航程》(衛958)、《漫長的一天》(1964)、與K·拉波波爾特合著的《軍士們》(1959)和《軍官們》(1971),自傳體中篇小說《我的駿馬賓士》(1982)等。
瓦西里耶夫是從創作劇本、電影指令碼開始寫作生涯的,因此他的作品帶有戲劇和電影的特色,結構嚴謹,情節緊張,語言簡潔。由於作者立意高,創作手法獨闢溪徑,他的作品總能以高昂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激情動人心魄。
致中國讀者的信
敬愛的中國朋友們!
我榮幸地獲悉,我的作品在中國讀者中獲得了成功。我藉此機會,向為加強我們兩國人民的聯絡做了許多工作的譯者深深致謝,向那些投書《蘇聯文學》編輯部對我的作品作出反應的中國讀者深深致謝。除了藝術之外,沒有更好的方式能使我們這兩個偉大的民族互相瞭解。這一點我是堅信不疑的。
我屬於沒有青春時期的那一代人。我有過窮困的、甚至十分窮困的童年,在學校學習過,有過朋友,體驗過初戀前的朦朧的感情,而後來這一切突然結束了。童年,學校,少年的友誼和一個男孩子對鄰班女孩的愛戀,都在一天之內——1941年6月22日——結束了。
這一天我剛滿十七歲零一個月。對我們全體人民來說這個可怕的日子以及我個人的這個年齡,成了青春時期的最後界限。邁過這個界限,我和我們這一代人一下子就跨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十七歲當兵,十九歲當排長,二十歲當連長,要不然就是當營長。給我們這一代人預定的道路就是這樣的。我們整個這一代人光榮地走過了這一歷程:用生命的代價遏止了,然後是徹底粉碎了世界反革命陣營中無比殘忍、非常強大和訓練有素的軍隊——德國法西斯。
“用生命的代價”——這並未誇大,亦非比喻。這是實情:1922、1923、1924、1925和1926年出生的小夥子活下來的只有百分之幾;我出生的年份以及相近的年份(1923、1924、1925)活下來的只有百分之三。換句話說,每一百個上前線的小夥子中只有三人生還。
是的,這完全是特殊的一代,是介於我們祖國兩次最嚴重的動盪之間的一代:昨天我們這裡發生了國內戰爭,而明天等著我們的是偉大的衛國戰爭。我們身上有著階級搏鬥的狂飆式的熱情,有著如雄壯樂曲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有著對於同我們制度的敵人必不可免的拚殺的冷靜期待。這塊愛和恨的奇特的合金,把我們徑直引到軍事委員部,送到軍事學校、空降部隊和海軍陸戰隊,派到游擊隊,讓我們參加地下活動和進行偵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