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識並不能一錘定音——能力才是大標準
由於教育觀念的影響,至今仍有許多同學,他們追尋的並不完全是自己的未來,而是父母的夢想。父母主導的一個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高考填志願,許多學生未來的人生方向在填志願的時候就已經被影響了。
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在校生會把專業知識看成自己未來發展的核心,但實際情況是,只有不到5%的人在畢業5年後還在從事與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工作。專業知識對確立個人職業發展和長期職業方向的作用有限。
作為畢業生,可以將專業知識的學習看成是硬技能的積累,而要找到如意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你的軟技能,其中包括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在高校學習期間,硬技能的積累對企業要求的軟技能並沒有直接幫助,而高等教育幫助學生建立的思考和學習方式以及養成的溝通與工作習慣才是企業所關注的價值。即便是專業背景與企業職位的要求直接相關,高校所傳授的知識也往往落後於企業的商業應用,這些知識幾乎不可能直接為企業創造價值。
學好專業知識十分重要,但是在求職過程中,還是應該廣撒網,嘗試不同領域的機會,用自己的學習能力與人競爭,以獲得更多的機會。
七、基礎早打好,成功早來到——求職準備是
貫穿整個大學時期的工作
在過去的講座中,我經常拿一個朋友做例子:他在大學本科畢業時拿到了至少4個offer,每個職位的年薪都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有很多同學會問:“他是怎麼準備的?”我的答案是:“他從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準備了。”這樣的說法似乎有些誇張,但要取得那樣的成績,臨時抱佛腳一定是不可能的。
引言(4)
企業HR眼中的出色畢業生,往往都具備一些共同的素質,包括:不錯的學習成績、在企業的實習經歷、在學校的社團經歷以及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等。這些要求無不需要長期的準備與付出,一朝一夕是無法達到的。
找工作與高考有很多共同之處,機會有限,分高者得。要在這種競爭中取勝,並不需要你每門考試都拿滿分,只要各門考試的總分比競爭對手高,你便是贏家。在別人還在沉迷於網路遊戲的時候,只要你提前準備一步,多付出一些努力,就可以在就業的激烈競爭中遙遙領先。
八、付出才有回報——沒有經驗不應成為
孤陋寡聞的辯護
之所以鼓勵大家找一份好工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知名和規範的大企業一般都會系統地為新員工,特別是畢業生提供培訓。而很多同學也會認為,自己既然沒有工作經驗,什麼都不懂,接受培訓是理所應當的。在面試中,當被問及“為什麼申請我們公司”時,很多畢業生也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回答:“因為有更好的學習機會和成長空間”。
事實上,任何一家企業招聘員工都會考慮兩個方面:員工當前可以貢獻的價值和未來的潛在價值。對畢業生而言,相當一部分價值可能體現在後者,但前者的價值一般不會低於工資考量的50%,畢業生的潛在價值更多體現在企業肯額外投入的培訓成本上。如果一個畢業生不能迅速進入崗位,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就很難支付較高的工資。
因此,面對之前的問題,我們要更多考慮企業的需求,即:“在這裡,我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在企業內部,即便是培訓,也主要是在現實工作崗位上完成的。只想獲取,不想付出的想法,會使你失去很多好機會。
九、英語不是最大的障礙——外企機會不可忽視
中國的大學生到畢業找工作之際,大多數都已經具備了超過十年的英語考試經歷,英語應試水平可能會高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相當一部分的中國大學生的英語應用經歷幾乎為零。
有些重點高校的畢業生,連用英語做最基本的自我介紹都有困難。在與大量畢業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好多同學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既然不打算進外企,那麼英語看得懂就行。事實上,這可能是畢業生為個人的懶惰與能力缺乏尋找的另一個逃避的藉口。
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外企是必不可少的選擇之一,即便是國企, 甚至很多私營企業,由於業務和商業環境日趨國際化,也對人才的英語水平有越來越高的要求。據初步統計,流利的英語口語能夠將畢業的工資水平提升20%以上。
在時間有限的前提下,準備英文面試的最簡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