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二山 發鳩山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節(木旁)水,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叫。(以下是書作者的增補),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查地圖,漳河在沁河東北,太行山的東坡,是精衛鳥神話流傳的地區。長時間裡,關於炎帝,神農是歷史之謎。這一經出現了對炎帝的記載。發鳩山在山西榆社,武鄉一帶。沿著漳河到著名的磁山不到二百公里。精衛鳥的神話流傳在這裡。從磁山向南五十公里是商的中心安陽。從磁山向東是平原都城邯鄲。可知,神話時期的磁山在“東海”邊。榆社武鄉就是西山了。女娃溺死在東海,可知在東海邊,那還是華北平原沒有形成的時候。所謂東海,其實是浸在海水中的華北低地。鳥銜草做巢,在今天已經是常識,而一種鳥銜草飛向東海競被娀狄人發現了。這是個多麼古老的傳說。
第二十三山 少山
“又東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銅,清漳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濁漳之水。”
第二十四山 錫山
“又東北二百里,曰錫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滏水。”
以上三山是對漳河的描繪,但是名字不同。這是因為漳河始族的語言還沒有統一。砥:就是狄。可知狄在漳河。以下幾山向北排序,實際上是向南分佈,到了繡山,已經在黃河邊。
第二十五山 景山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海澤。”
注意,不說河,也不說澤,而是說海澤,這一山將海浸的地貌流傳下來。
第二十六山 題首山
“又北百里,曰題首之山,有玉焉,多石無山。”
題首山顯然不是山。
第二十七山 繡山
“又北百里,曰繡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旬(木旁),其草多芍藥,芎窮(草頭)。洧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有蠖(魚旁),龜。”
芍藥,洧,在詩經中有記載,因為洧水,確知在安陽西,黃河邊。詩經,鄭風: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間(草頭),女曰,觀乎,男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第二十八山 敦與山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與之山,其上無草木,有金玉。索(水旁)水出於其陽,而東流注於泰陸之水,坻(水旁)水出於其陰,而東流注於彭水,槐水出焉,而東流注於坻澤。”
注意:索,坻,彭,槐,這樣單音的詞語在別的經少見。古語簡單,多是單音,但是,從方言翻譯到古漢語多是雙音,太行語直接延續到古漢語,保留了單音的特徵。坻,砥,在這個地區出現。這裡是娀狄人的地區。聯絡狄字,並非巧合。從漳河到黃河邊,以安陽為中心,是太行方言的中心地區。
第二十九山 節(木旁)山
“又北百七十里,曰節山,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歷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洧水。”
北流注於洧水:黃河邊的水向北流向洧水。這是說黃河河床已經抬高。“其陰有鐵”,是說鐵器時代。鐵:將巫祠廢墟解說為鐵。鐵時代在銅時代以後。這裡無意間記錄了黃河水位的變化。古書對鐵的記載很少。以下,在滹沱河地區多次出現鐵字。猜測鐵字是滹沱河地區的方言,不一定是鐵的起源地區,鐵器時代不能這麼早。當鐵被發現時就選一個冷僻古字命名,就象今天的化學符號。
第三十山 維龍山
“又北二百里,曰維龍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陽有金,其陰有鐵,肥水出焉,而東流注於皋澤,其中多壘(代字)石,敞鐵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大澤。”
大澤:在桑乾河。維龍已經在滹沱河地區。從二十二山到二十九山在漳河地區。從三十山以後在滹沱河地區。
第三十一山 白馬山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馬之山,其陽多石玉,其陰多鐵,多赤銅。木馬之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滹沱。”
第三十二山 空桑山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滹沱。”
空桑:桑乾河的古名。滹沱河,橫貫河北省的中部,滹沱河距著名的平型關不遠,距五臺山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