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頁)
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策,即貶低學生在請家教以前的學習態度——“他以前在書桌前連30分鐘都坐不住,現在至少能安靜地學一個小時了”。事實上,如果能夠以犧牲過去的方式,突出現在的自己,我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這樣去做。
與此相反,有時人們還會選擇以誇大過去的方式,來撫慰自己現在的寒酸。離開拳壇的拳擊手總是會回顧自己的全盛時期、回想自己斬獲拳王金腰帶的瞬間;當平凡的大學生再也無法聽到別人稱讚自己是“天才”時,他們回憶最多的,就是自己廣受歡迎的高中時期。其實,“回顧榮耀”一事原本無可厚非,但問題是,我們在回想的過程中總是會將過去比實際中更為誇張、更為美好地再現出來。
退掉尖銳牙齒的我們,如今只能依靠回憶過去曾擁有多麼尖利、多麼強硬的牙齒,來保護自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將過去的再現,想象得比實際中更為榮光。
自傳的秘密
徐載弼在自傳中,一直強調自己是1866年生人。但是,如果我們去檢視他中狀元時的1882年《國朝榜目》就會發現,他其實是1863年出生的。
徐載弼說,自己當時的年齡在13~14歲之間,是當屆年齡最小的狀元。但根據李光麟教授的調查,他是在自己20歲時的1882年,在慶祝中宮病患好轉的“別試文科”中,以丙科成績摘得的探花。也就是說,他所說的“年齡最小的合格者”是事實,但他並不是狀元。
上面這段文字,引自歷史學者朱鎮五教授發表在《歷史批評》上的論文之中。朱鎮五教授以徐載弼的自傳為例,指出許多歷史名人在寫*或自傳時,都有歪曲事實的現象。以下就是朱鎮五教授最終做出的結論:
我們之所以要研究那些歷史偉人的一生,是為了藉此去了解他們生活的時代,並將他們當成自己學習的榜樣。正因如此,我們絕不能允許“製造神話”的現象在這裡出現。
自傳並不是少數名人的專利,平凡的人們雖然沒有將其編撰成書,但他們也在不斷地“撰寫”著自傳。他們時常回顧自己的過去,從中抽取素材編造故事、記錄故事,並將這些故事講給自己的子女及後輩們聽。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常常為了美化自己的歷史而製造神話,一直不能擺脫那種“扭曲過去”的錯誤習慣。
社會心理學者康達教授帶領研究小組進行的實驗,很好地說明了“自傳”會被“現在心態”歪曲到一定程度這一點。[7]研究人員將參與實驗的大學生一分為二,首先對其中一半說道“據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上獲得成功”,然後讓參與者們回想自己的過去,並評價自己與別人交流時活潑與否、與陌生人初見時是否會主動打招呼等。但他們對另一半參與者介紹的則是“性格內向的人在工作上更容易獲得成功”,隨後又提出了相同的要求。
結果,與接受“內向——成功”這一條件的參與者相比,接受“外向——成功”的參與者,明顯對自己的社交性及外向性格,做出了更高評價。而且,在“初見陌生人時是否會主動打招呼”這項問題上,二者的作答情況依舊如此,當研究人員要求他們回想能夠
表現自己社交性的事例時,“外向——成功”條件者想到的事例,遠比“內向——成功”條件者想到的更多。
我們的記憶就像是一隻百寶箱,只要你現在需要什麼,它就會毫不吝嗇地給予你什麼。當然,我並不是說要用懷疑態度,去看待一切傳記或是自傳,但我們有必要培養自己對比其他史料、參考資料真實性,摒棄武斷認為書中記載一切屬實的人生習慣。尤其是在我們每天都“記載”的自傳中,更需要一種徹底貫徹批判精神的人生智慧。
自己過去的樣子,“很土”嗎
一些以公開當紅藝人處女秀影照或影片為主題的節目,在韓國很受歡迎,那是因為他們過去的樣子真的“很土”。20世紀90年代初,受“徐太志和孩子們”影響,一度流行起來的瓦楞帽和揹帶褲,在現在看來簡直土得讓人無法接受。再看看歌手全永錄標誌性的大黑框眼鏡,現在看來,它又如何呢?但我敢保證,在那個年代,無論是徐太志還是全永錄都不會覺得自己很土。如果十年以後,我們回顧自己現在的照片或是影片,相信大家也一定會對自己土裡土氣的樣子感到搞笑。事實上,以現在的心態去看過去的模樣,“土”是必然的,但我們並不會去想“10年以後我將感覺自己現在的樣子很土”,也不會因此感到搞笑或是害怕。
這種現象不僅僅體現在著裝方面。現在,我們回顧古人的習慣或是制度,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