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頁)
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想法。 古希臘寓言中說,舌頭這種東西的確像個怪物,它能用最美好的詞語來讚譽你;也可以用最 惡毒的語言來詛咒你,它能把螞蟻說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說成國王。這就是說話的威力吧。 平常我們看一個人是否有力量,這種力量能否表現出來,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他說話的能 力。 說話,幾乎是大家天天在做的事情,但善於說話,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圖,使別人樂意接 受,卻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心理學家理查得·班得勒說過,當你對一個人說話時,你不 是想給他傳達資訊,就是想改變他。但對方是否會接受你的意思,換句話說,你溝通的目的 是否能夠實現,卻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人不重視這個問題,認為把自己意思說清楚,溝通的 任務就算完成了。其實溝通是雙向的交流,它的成敗不取決於你說了什麼,而是取決於對方 的反應。對方不接受你,那你說得再多,也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溝通得很好,並非決定於我 們對情況說得很好,而取決於我們被瞭解得有多好。 人與人之間,靠言語去交流,靠心靈去溝通。那麼,如何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我們所說的呢? 首先,要少說多聽。我們與別人進行有效溝通,傾聽和講話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在交往中, 大多數人喜歡錶現自己,展示自己的口才,總以為自己說的越多,效果會更好;其實,多說 話不一定是好事,而一個如果不聽人言,自說自話,那麼多半會惹人生厭。 既然喜歡說、不喜歡聽是人性弱點之一,那麼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掌握這一人性弱點,讓對 方暢所欲言,而自己用心去聽。用心傾聽,是表示你對對方的關心與重視,這樣比較容易能 贏得對方的好感。因為人們總喜歡與尊重自己、平易近人的人往來。戴爾·卡耐基曾說:“ 專心聽別人講話的態度是我們所能給予別人的最大讚美。所以你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就要讓 別人表現得比你優越。同時,用心傾聽,不是隻聽到對方的言辭,還要獲得那些話裡的真正 意思,把握對方的心理,知道他需要什麼,關心什麼,擔心什麼。只有瞭解他的心,自己講 話才會增加說服的針對性。 “當你微笑時,整個世界都在笑,一臉苦相沒有人理睬你。”其次,在談話過程中,要對對  
第八章 八分交際(5)
方的講話做出積極的反應,表明自己對內容感興趣。比如,聆聽時,你應該看著對方的眼睛 ,保持適當的視線接觸。不要無故打斷對方的講話有時候,用點、微笑或者肯定性的簡短回 答——比如“是的”、“很好”等,來表示你的贊同。如果你毫無反應,答話也沒有,對方 無法肯定你是否在聽。在對方講話時,不要有左顧右盼、亂寫亂畫、胡亂擺弄紙張或看手錶 等心不在焉的表現方式。如果對方講話,而我們卻心不在焉,或者我們只聽到一半,就顯得 不耐煩,那麼雙方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遠了。 第三,談話過程中,要主動使自己的口頭語言、身體語言與對方保持一致,也就是對方習慣 用什麼方式,你就用什麼方式配合。這樣會給對方一個你很認同他的暗示,使他得到尊重和 滿足。比如,如果對方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那你也最好規規矩矩,不要大大咧咧。他要是 喜歡打手勢,你就用手勢去配合。這樣即使談話中一時難以取得一致的意見,但只要和對方 配合默契,雙方都地覺得願意繼續談下去。 第四,勿輕易使用否定性的語言。所有的陳述都可以使用否定、失望的方式來表達,也都可 以用肯定、充滿希望的方式來表達。但每個人都喜歡贏者,所以你應該使用積極、肯定的語 言,給人一種重要、積極向上的感覺。即使是否定的內容,你也可以用肯定的方式,比如曾 國藩曾在奏摺中將“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給人的感覺就是不一樣。但當你使用“ 我還不夠好”、“我想我做不到”等消極性、自貶性的語言時,會直接或間接地降低你的地 位。 第五、要“但求同於理,勿求異於人”,即在談話的內容上,要儘量與對方求同存異,盡力 擴大共同點,增加共識。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注意一下幾點建議: ▲在交談中或者交談之前,我們要儘量瞭解對方,對對方瞭解的越多,你談話的信心就越強 。 ▲在我們與人交談的時候,不要以討論不同的意見為開始,要以強調而且不斷強調雙方所同 意的事情為開始。 ▲不要講對方不感興趣的話題。 ▲要善於提問。對我們所提的問題,要儘可能地讓對方總是以“是的”等肯定的方式來回答 ,一旦對方總是說“是的,是的”,那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