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10個投資專案成功結案,上海甲級寫字樓被一掃而空。不容忽視,國內房地產與股票市場還有3000多億美元逡巡,說明境外資金完全可以填補內地資金的空缺。要降低房價,擺在政府面前的有三條路:第一,從根本上改變貨幣政策,壓縮通脹勢頭,增加人民幣購買力,使房地產不再成為炙手可熱的實物投資品種;第二,切實落實住房保障措施,在公平的基礎上徵收物業稅,為普通購房者提供由政府擔保的優惠利率房貸。而作為政府應盡的責任,為普羅大眾提供儘可能多的投資渠道,使他們的生活水準不至急速下降也應該列入有關部門議題之內。
拋開這些根本之道,今天收緊地根明天收緊銀根,說白了不過是與踮起腳勉強還能進行房地產投資的中產階層為敵,經驗已經證明對於改良房地產市場生態並無作用,甚至還延滯了房地產與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化程序。央行與銀監會關注的目標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人民幣的購買力,以及銀行的內部風險,而不應該被階段性的主要任務迷惑而偏離他們的主要任務。只要通脹下降,房價自然下行。
附記:週末,與叢誠和洛華見面閒談,朋友難得相聚,總是讓人輕鬆而又高興,獲益匪淺。就像這個部落格,如同老友相聚,節日互致問候,有問題眾人探討,汙言者漸無容身之處。
第一篇第三章 消費者,抱怨與投資兩不誤(6)
臨近節日,經濟大事件不斷出臺,先是房貸新政,明天又是中投公司持牌。所以,改變週五不工作的慣例,繼續寫文思考。房貸新政作用不大,房價的短暫下挫將使股市受益,對樓市的調控恐懼大過了股市。中投公司是件大事,他們要與國際商業銀行與私募股權基金團結起來了。(2007…09…29)
房價為何又創新高
國家發改委2007年11月15日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接受調查的70個城市10月房價創下2005年以來最大單月漲幅,較上年同期上漲。這說明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作用不大,並且也難以對日後的房價產生根本影響,也教育了投資者,觀望不等於市道衰退。原因在於,增加開發商與
投資者的信貸成本等都是治標之策,而未觸及土地與貨幣、稅收三大核心。
2007年9月末出臺的房貸新政意在加大投資者的成本,而國家發改委與商務部10月聯合出臺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抑制外資流入房地產,在於減少房地產市場資金的流入:從2007年12月1日起,外資將不再被鼓勵進入內地普通住宅的開發建設;更為嚴厲的是,為了防止外資直接或透過中介炒房,外資進入二手房交易市場及房地產中介或經紀公司的途徑也將受到全面限制。限制資金目的是抑制房地產投資,將追逐人民幣資產的國際投資熱錢驅逐出去。
但結果並不樂觀,提高融資成本不能改變人民幣升值對於土地與人口矛盾之下的房地產升值預期;我國2001年以後房地產價格逐年高漲,抑制房地產業的國際熱錢出臺太晚,滯後於現實發展。事實上,早期進入房地產領域的外資大多獲得了100%以上的利潤,遠遠高於成熟市場3%至5%的回報率。以往抑制外資進入房地產並未有顯著效果,漏洞之多讓人對今後政策效果存疑。
2006年7月,六部委就出臺了《關於規範房地產市場外資准入和管理的意見》,禁止投資者以境外直接持有中國物業的方式投資中國房地產,堵住外資以股權投資直接向國內投資。同時規定境外人士只有在境內工作、學習時間超過1年,才可以購買符合實際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但不得購買非自用、非自住商品房。但一紙禁令難擋外資熱情,更不能反映上海購買力。以上海為例,統計資料以上海戶籍居民收入為依託,而購買中高檔住宅為主的境外和省外人士沒有列入其中,這部分購買力所購上海住宅面積佔總銷售面積的20%~30%。國際投行報告不僅出臺關於中國房地產未來趨勢的報告,針對中國各類房地產的海外基金也層出不窮。
國土資源部日前新出四招打擊囤地:要求實行“淨地”出讓,合理控制單宗土地出讓規模,規定每宗土地的開發建設時間,加大閒置土地的處置力度。這些亦新亦舊的招數在市場中並不是抑制地價的針對性招數,加大閒置土地的處置力度是老辦法,每宗土地的開發時間以往有規定,但受制於拆遷、生熟地等制約條件,無法落實到位,至於淨地出讓與控制單宗土地規模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先期投入成本,恐怕也非地方政府所樂見。
我們看到的是相反的情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