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什麼意思呢?”
“各國公使,例規是可以來看的。”慶王含含糊糊地答了這一句,緊接著又說:“橫豎皇上有病是真,也不怕洋人看。”
說著,慶王伸手向後招一招,示意榮祿進言。
“慶王的陳奏甚是!”榮祿便幫腔:“既然皇帝真有病,不教洋人看,反而不好,目前不但洋人不明白內情,有許多閒話,就是南邊不知道京裡情形的,亦有流言,說皇上沒有病。如果讓法國醫生看一看病,報上一登,大家就會說:皇上真的有病,都請洋醫進宮瞧病了!倒是闢謠的一法。”他停一下,從懷中取出一封信來,雙手捧上。“奴才這裡有兩江督臣劉坤一的一封信,請老佛爺過目。”
慈禧接信來看,只見上面寫的是:“天下皆知聖躬康復,而醫案照常,通傳外間,轉滋疑義。上海各洋報館恃有護符,騰其筆舌,尤無忌憚,欲禁不能。可否奏請停止此項醫案,明降諭旨,宣告病已痊癒,精神尚未復元。當此時局艱難,仍求太后訓政,似乎光明正大,足以息眾喙而釋群疑。以太后之慈,皇上之孝,歷二十餘年始終如一,常變靡渝,固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亦莫非公與親賢調護之力。”
看完,慈禧太后往地下一扔,冷笑說道:“劉坤一居然也這麼說!”
“連劉坤一都這麼說,他人可想而知!”榮祿答道:“準洋人看一看皇上,實為有益無害。”
榮祿不慌不忙地拾起擲還的信。同時慶王也說:“榮祿所奏,是實在情形,求皇太后明鑑。”他緊接著說,“至於洋醫進宮給皇上看病,應該如何佈置,奴才自會跟榮祿、總管內務府大臣商量著辦,總以妥當為主。”
“你們能擔保,一定妥當嗎?”
慈禧太后心想,慶王主管洋務,當然也要陪在一起,此外還該找一個能夠監視慶王的人。倘或慶王遷就洋人,軍機上如剛毅固然會反對,但身分不同,怕他不敢說話。所以要找一個地位與慶王相仿而又敢說話的人,方能監視得住。
這樣轉著念頭,隨即想到一個人。這個人嫉洋如仇,對辦洋務的人,素無好感。身分行輩較慶王略微差一些,但也不礙。只要他敢說話就行了,這個人就是端王。
“是!”等慈禧太后加派了這兩名親貴,榮祿承旨複述了一遍:“派慶親王、端王會同軍機大臣照料洋醫進宮為皇上請脈。”
“監視”改了“照料”,並非述旨有誤,是一種冠冕堂皇的說法。慈禧太后點點頭:“你們好好兒照料吧!”
※ ※ ※退回寢宮,傳膳既罷,慈禧太后照例散步消食,宮中稱為“繞彎兒”。跟在她身後的,只有極少的幾個人。但必有大總管李蓮英,或者二總管崔玉貴,而通常是李蓮英與崔玉貴都跟著,因為她往往在繞彎兒的時候想心事,想到該辦的事,隨即會交代。
這天所想的是法國公使薦醫一事。雖然榮祿力請,並且擔保妥當,她總覺得不能放心,萬一洋醫診脈,說是皇帝沒有病,訊息一傳出去,那就莫說將來的廢立無所藉口,眼前的訓政亦變成假借名義了!
“你們看,”慈禧太后邊走邊說,“洋醫生進宮,瞧了皇上的病會怎麼說?”
李蓮英和崔玉貴都是將慈禧太后的心思,揣摩得熟透了的人。所不同的是,李蓮英知道了她的心意,還得想一想別人,而崔玉貴卻只知道“老佛爺”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因此,顯得李蓮英的思路就不及他敏感了。
略等一等見大總管不開口,崔玉貴當仁不讓地答說:“有病想沒病,難!沒病想有病,那還不容易嗎?”
慈禧太后心想,這話不錯啊!不過到底是母子的名分,她不便明言:那就想法子將皇上弄出點病來,好瞞洋人的耳目。只點點頭說:“你傳話給內務府大臣,讓他們好好兒當心。”
“喳!”崔玉貴響亮地答應。
“聽清了老佛爺的話!”李蓮英知道崔玉貴做事顧前不顧後,述旨亦不免參入己意,因而特意叮囑:“是好好兒當心照料!別莽莽撞撞地惹出麻煩來。”
等崔玉貴一走,慈禧太后就近在儀鸞殿後的石亭中坐下來。遇到這樣的情形,大致總有些話要跟李蓮英說,而所說無非機密。所以所有的太監與宮女,在進茶以後,都站得遠遠地,若無手勢招呼,決不敢走近。
“我看那件事,趕年下辦了吧!”慈禧太后面無表情地說:“也省得洋人再嚕囌。”
“是!”李蓮英答說,“外頭也很關心這件事,常有人跟奴才來打聽訊息,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