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主流的經濟形式,主流的組織形式。很多人都討厭大公司、大機構等複雜組織,也看到了規模經濟的缺陷,但拿它沒有辦法。
“反大公司、大組織”派基本上都從個性化和多樣化著眼,論述小公司的優勢,如錢德勒的鉅著《規模與範圍——工業資本主義的原動力》中認為規模經濟必將被品種經濟取代,個性化是將來的主流,個性化意味著小公司。以錢德勒的理論倒是很好地解釋了山寨手機現象。
姜奇平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當錢德勒把規模和品種當做兩種並列的維度,用來表述經濟發展方式時,我們赫然發現,西方人其實跟我們想的不一樣,沒有那種把規模當上帝的偏見。〃從單一品種、大規模生產,轉向小批次、多品種生產〃的說法,隱含這樣的靈活看法:規模經濟,也可以讀作〃品種不經濟〃;範圍經濟,也可以讀作〃品種經濟〃,或〃規模不經濟〃。到底哪種好,要與所在的歷史條件結合起來看。如果處在傳統工業化階段,規模經濟是〃好〃的,範圍經濟是不那麼現實的;反之,如果處在資訊化階段,範圍經濟是〃好〃的,品種不經濟越來越非主流。
如果我們接受了舊的發展方式中,片面強調規模是〃不好〃的,還是比較容易的;那麼在理解在新的發展方式中,什麼是好的,尤其是要跟品種聯絡在一起,腦子就不容易轉彎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四種幕後推手(7)
我們觀察日本,與中國、韓國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一切都見小,在〃小的就是好的〃方面,比中韓學西方學得像。我在日本所見最不可思議的現象之一,是連一平方米不到的空間如窗臺、拐角,居然還要設計成景觀。往深層去想,發覺是理念不同。他們所理解的集約,與我們理解的從根上就不同。它可能不是從規模經濟性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是從品種經濟性的角度考慮問題。無論是節省能源、降低能耗、精細製造,還是精巧設計、利用人力,出發點是如何在不成規模的情況下,仍然保證經濟性。這樣,經濟就越做越集約,越做越節能,越做附加值越高。它實際是在降低差異化的成本、複雜多變化的成本,而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反的。比如降低能耗,我們預設的前提是,批次小了根本降不下來,所以要按粗放的方式把規模放大幾個數量級,從規模效應裡省出一些成本來。
西方人沒有那種把規模當上帝的成見。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對國外,我瞭解得不多。在中國,有人把規模當成了真理。中國經濟有各種潮流,全球500強熱一直沒有退燒過。
中國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預示著下一個流行的經濟結構不再是簡單的“大就是好”的模式,而是一個山寨模式主導的時代。看一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廣東、江蘇、浙江等都不是靠幾個偉大的企業支撐的,而是靠一堆小公司。
支援企業很多時候理由竟然不是這樣,企業賺不到錢,賺不到錢怎麼發展?在網路上大把以此理由抨擊山寨手機的文章。大還是小,簡單還是複雜,控制還是靈活?這絕對是一個高深的問題,起碼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是: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多樣化是否一定是山寨化的充分必要條件,我倒是沒有什麼把握,服裝、鞋帽、手機等行業如此,但並不能簡單地歸納出這樣的結論。在單一的、大規模經濟領域,山寨化也未必就不可行,我注意到“原料藥”這個細分的行業就是眾多小型公司做幾乎一模一樣的產品。現代社會越來越具備螞蟻啃骨頭的方式,複雜專案也不一定是大公司的專屬領地,大型工程並不一定是大型組織,即使是大型組織在其運作的方方面面也要經過山寨化改造,例如更多職能部門在競爭的壓力之下,可能會由“管理模式”轉變成“採購模式”。
現代社會越來越具備螞蟻啃骨頭的方式,複雜專案也不一定是大公司的專屬領地。
金字塔型社會的壁壘並不都是特權階級別有用心樹立的壁壘,更多的則是有害的常識和既定的所謂組織架構造成的。
缺乏傳統意義上的嚴密組織,或者傳統組織正在被改造以儘量挖掘每個成員的創造潛力的故事已經上演,這就是我所說的山寨1�0版的故事。
Linux的故事
由於商業太過發達,以至於人們認為商業利益是社會發展唯一的驅動力。Linux的成功揭示了非商業因素也可以成功,對金錢的執著和對一件事情的狂熱都可以成功,只是如果沒有金錢,對某項事業的狂熱經常難以為繼,以至於夭折,這只是通常的情況,並非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