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2/4頁)
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採用分成收租的法子最合適時,魚兒毫無預兆的開口問了劉氏一句:“阿母,若是我們只租下游家的五塊紫菜礁,家裡的餘錢夠不夠?”
“每塊紫菜礁十貫錢,五塊便是五十貫錢,”劉氏先是默默的在心裡大概算了一番,隨後有些為難的答道:“家裡的餘錢剩得不多,我們還得勻出一些來應付一大家子的嚼用,要湊齊五十貫恐怕有些難。”
這五十貫錢便是五十兩銀子,以楊家眼下的狀況拿不出來也屬正常,這一點魚兒心裡早就有了準備,因此聽了劉氏的話後魚兒也沒感到太意外。
只見魚兒略微一思忖,馬上就給出了第二個方案:“阿爹,您再抽空去趟遊家,說我們頭一年用分成收租的方式,第二年開始變改成交定額的租金,問他們當家的這樣使得不?”
楊大柱還沒應話,劉氏就不解的問了句:“阿妹,我們為何要這般麻煩呢?一直用一種法子不好嗎?”
魚兒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因此她很快便緩緩的答道:“若是咱們養的紫菜長得好、採割得多,那賣的價錢也就多了,屆時我們若是無論賣了多少錢都給遊家固定數目的銀子,那可不就是我們賺了?”
這也是魚兒不想用分成收租的原因,若是按分成來收租,那楊家將來收割的紫菜多、付給遊家的租金也就多了。當然這個也是相對而言的,若是楊家將來收割的紫菜少,那付給遊家的租金自然也就少了。
不過魚兒卻有信心讓紫菜大豐收,所以才會想採用那無論楊家收成好壞,都只給遊家一個固定的折中數額當租金這個法子。
而楊大柱見魚兒自信滿滿,也就沒再多說,很快就動身再去了一趟遊家,回來時也帶來了好訊息———遊家同意了魚兒提出的交租法子,並且催楊家早些把手續給辦齊,他們一家好安心的搬到城裡享福。
既然遊家同意了,那接下來便是準備租賃契書了,這些都得請個信得過的牙儈來幫著辦才行,畢竟牙儈除了幫著辦手續外,還得當雙方的見證人,免得事後哪一方反悔或是出了什麼糾紛,彼此說不清楚。
而魚兒也不是頭一次同牙儈打交道,因此她很快就去城裡請了上回幫他們買了房子的張牙儈,畢竟有了頭一回的交情在,眼下魚兒又照顧了張牙儈一樁生意、讓她再賺了一注中人費,那張牙儈自是會盡心盡力的幫魚兒把事情給辦好了。
而張牙儈一費心,楊遊兩家和租紫菜礁有關的手續很快就都辦好了,張牙儈擬定的契書雙方也都在上頭按上了手印。這手印一按,楊家就算正式把遊家的十塊紫菜礁給租下來了。
這紫菜礁一租好,魚兒馬上就開始安排接下來的事宜,先是悄悄的叮囑了楊三郎一番,讓楊三郎到城裡買些養紫菜需要的物事回來,隨後便一頭鑽進書屋、開始整理起養紫菜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他們即將要用到的法子。
魚兒知道在她以前所在的時代,有些學者喜歡用“以海為田”來形容海洋文化,立在海中的紫菜礁就是一種最好的例證。因為不但陸地上的土地需要耕耘,海里的紫菜礁也需要類似的勞作,只不過二者“耕耘”的法子有些不同罷了……
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間,漳浦沿海一帶就有了紫菜養殖———每年立秋上下,養紫菜的漁民就會用火燒淨礁石巖面,或者往礁石上潑灑石灰水滅害清壇,此舉的目的是消除雜藻、增加岩礁的糙面,讓隨著海水漂浮的紫菜種子更容易附在岩礁上。
也就是說類似於種子的紫菜苗是從海里衍生出來的,且會隨著海水四下漂浮。於是很多紫菜苗就在漲潮時落在了礁石上,這礁石表面越是粗糙,越是沒有雜貝、雜藻等物事,紫菜苗就越容易依附在上面、不被海水帶回海里。而紫菜苗依附在礁石上後,慢慢的經過光合作用和海水浸泡,就會長成茂盛的紫菜葉。
這就是早期的紫菜壇式養殖的原理,也是漁民為何要往礁石上潑灑石灰粉、讓礁石表面變得更加粗糙的原因。
不過初始漁民只懂得對潮間帶紫菜壇(岩礁)上附生的紫菜加以人工管理,後來逐漸才懂得采用潑石灰清壇產紫菜,也是到最後才發展為炸石造壇擴大養殖、以及水泥造壇養殖,這些方法也都一直沿用下來。
而魚兒所在的北宋,大家養紫菜還都處於人工管理、被動附苗這一階段,還沒到達潑石灰清壇的階段,更是不知道石灰對養紫菜有益。也正是因為如此,魚兒才能佔了先機、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利用灑石灰來增加紫菜的產量。
這“菜壇養殖法”說白了很簡單、操起起來也沒任何難度,只要把石灰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