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就是說五個人以上,德高望重者必須另坐一張席子,這張席子就叫做主席,指的就是一群人裡的首腦,德高望重者。
沿用到現在,國內最高領導還是叫主席,而不是叫“主椅”!!
知道了這段歷史,所以問題來了,我們是怎麼從席地坐改為垂足坐的?什麼時候改的?
答案就是李白“床前明月光”裡所說的那張床,古稱胡床,也就是現代人口中的馬紮。
當時的遊牧民族兄弟帶給了我們很多耳目一新的東西,其中就有他們翻身下馬,從馬背上開啟的一個扎捆的東西,坐在屁股底下,也就是馬紮。
這東西到現在很多人還在用,出去乘個涼,逛個公園帶個馬紮最方便不過。
而當時的人就稱其為胡床。
李白這首靜夜思他說的床也就是馬紮,語境清晰,動作清楚,那就是李白拎著一個馬紮,坐在院子裡,在明月下思鄉。
這很直觀,如果李白這張床真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床,那我們躺在床上怎麼舉頭,怎麼低頭?你躺在床上看上空,壓根不需要舉頭這個動作,直接睜開眼看到的就是上空,想看地面的時候應該是撐著身子“探頭”向下看,而不是低頭。
李白要真是那樣躺在床上,只能是“睜眼”望明月,“探頭”思故鄉了。
而且如果是對中國建築史有了解的人,基本都會知道唐代建築門窗非常小,門是板門不透光,宋代以後才出現隔扇門,中國現存的唐代建築全國只有四座,比如山西佛光寺,窗戶非常小,月亮的光幾乎不可能進入室內。
尤其當窗戶糊上紙後,月光更是絕對進不來的。所以李白是坐在院子裡,在馬紮上一邊看月亮一邊思鄉。
還有一首詩,也是李白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