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頁)
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持自身權勢的手段,是君主專門用來駕馭官吏的,只能藏之於君主自己的內心,防止權臣坐大,穩操權力之杖,正所謂“明察臣下之奸,削滅私門之勢”是也。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八、漢宋以來儒學的數次復興(1)
秦始皇立國以後,儒家的治國理念碰了一鼻子灰。法家曾經扶助秦國走上強國之路,李斯也幫秦國掃除了其他六國,法家功利之士此時躊躇滿志,紛紛躋身於卿相之位。眼看諸子百家不過是自己胯下之物,實在揚眉吐氣了一把。不過,這股得意的神情尚未緩過勁來,秦始皇15年的龐大帝國已經灰飛煙滅,法家功利之徒大概後悔自己高興得太早了,漢代的國家主流意識已經拱手讓給了黃老之學。
黃老之術就是放任自流,也是無為而治。――這當然是因為漢朝開國之時,千瘡百孔國蔽民窮之故。六七十年之後,有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太平。漢武帝當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原本流落民間的諸子百家之老大――儒學一舉提升到了廟堂之高位,使之成為皇權專制王朝唯一的意識形態和最高統治思想。法家鄙視至極的迂腐儒學轉眼之間從麻雀變成了鳳凰。
不過,儒學治國之術的空洞論調還是沒有帶來維持國政的效用。漢朝分裂為兩半,最後又被四分五裂的魏晉南北朝所取代,老莊清談之流再度風行一時。此後的儒學可謂數度沉浮,或者死灰復燃,唐代潛伏於韓、柳文章中大唱“道統”,連大詩人杜甫都要感慨“儒冠多誤身”;到了兩宋時代,儒學開始分櫱為兩大門派;再到明代,儒學內部催生變異,據立險要,各自攻訐,但有礙於各自的飯碗,爭吵也是點到為止;明末清初則已經就儒學的關鍵要害處開火……
儒學的命運實在讓人欷殻АF涿窆籩�滴奕死聿牽�拾��壑懷閃誦槲鋇惱諦卟跡��褚喬�麼蟾拋釷屎嫌讜諢實劾獻用媲白饕敬蜆��殘戇嵯律裉持�蠡垢�釗俗鵓礎�
儒學的第一次復興
漢初70年,黃老之學興盛,因為舉旗造反傷了元氣,急需休養生息。此時的儒學難免也受到黃老之學的影響,所以兼尚無為,想以此獲得官家的青睞能有一口飯吃。賈誼是最有名的代表,寫過38篇策論,重彈了“民者諸侯之本,教者從政之本”的老調,顯然還是孔孟的衣缽沒有失傳,但也因為他偷學黃老之術,又雜有刑名陰陽之論,拳腳凌亂而被人誤以為是法家功利之徒。――儒學擅長俯仰之變,幾乎隨波逐浪,可見一斑。
黃老之學很有市場,但儒學也不完全令人討嫌。公元前136年,官方設定最高學府“太學”,設五經十四博士,儒家經典有了棲身之所,公孫弘以及董仲舒等人的“公羊學”很快成為“顯學”。――畢竟教書還是儒家得以發跡的看家本領。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全面執掌權柄,邀集各地賢良對策以顯示自己禮賢下士的行事派頭。平民出身的董仲舒自然力主本門儒家治國之論,要將其列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且推出了選拔賢能的察舉制度――文官管理制度。“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實際上也可能是把黃老刑名、農雜縱橫等百家思想都改裝到儒學的旗幟之下,藉此統一了自戰國以來的多元思想。
本來就是紈絝子弟的漢武帝好大喜功,哪裡會體察、體恤民生的艱難,隨即拋棄了黃老之學,開始推行他的“有為”政治。首先將民間數十年來創造的財富搜刮到中央政府,然後大力擴充套件版圖,旨在謀求龐大的統一帝國,北伐匈奴,南剿南越……思想上則由儒學鉗制了其他門派,取得了高度的思想統一。
漢初叔孫通的儒家禮儀制度讓劉邦改頭換面,八面威風,過足了帝王之癮。戰國時代君臣間面面相對,促膝長談的場景不再出現,皇帝和大臣之間因為距離而產生尊嚴。董仲舒等人所倡導而推崇的神學天道觀也將君主視為承上天之命治理民眾的代表:“天令之謂命,命非聖人不行;質樸之謂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慾之謂情,情非度制不節。是故王者上謹於承天意以順命也,下務明教化民以成性也。”促使漢武帝確立的儒家意識形態也可以使民眾杜口絕言。思想的統一,才能保持皇權政治的統一,要禁止儒家之外的其他思想,非儒家莫屬。――因為儒家從孔夫子開始就有了刪改史書的傳統。董仲舒理應得到了真傳,他認為“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課、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而勿使並進。”――連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