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股市不該是宏觀經濟晴雨表
我們分別在1967年買進國家產險公司、1972年買下喜斯糖果、1977年買下水牛城日報、1983年買下內布拉斯加傢俱中心、1986年買下史考特飛茲,我們都是趁它們難得求售時才得以買進的。當然也因為它們的開價我們認為可以接受。當初在評估每個案子時,我們關心的不是道·瓊斯工業指數的走勢、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動向或是總體經濟的發展,而是這些公司本身未來的前景。而如果我們覺得這樣的方式適用於買下整家公司,那麼每當我們決定要透過股市買進一些好公司部分的股權時,為什麼就必須採取不一樣的做法呢?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現身說法】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不準備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買。股市不是也不該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所以投資者購買股票的著眼點應該放在該股票本身的發展前景上,而不是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4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伯克希爾公司過去買入國家產險公司、喜詩糖果公司、水牛城日報公司、內布拉斯加傢俱中心、史考特飛茲公司等,根據的都是這些公司的內在價值和未來發展前景,而不是道·瓊斯工業指數的走勢,或者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政策動向,甚至也不是美國經濟的總體發展趨勢。這種考察方式既適合於整體買入某家公司,當然也同樣適合於買入該公司的部分股權。
巴菲特為什麼會認為股市不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呢?要知道,長期以來尤其是在中國,總認為股市起到了反映一個國家乃至世界宏觀經濟晴雨表作用的。
巴菲特是一個注重實證考察的人,所以這裡可以用2001年11月10日美國《財富》雜誌發表的巴菲特的一篇文章中的觀點來加以論述。在這篇文章中,巴菲特以翔實的歷史資料論述了1899年至1998年的100年間美國股市的整體走勢和國民生產總值(GNP)走勢完全背離的現象。
巴菲特在文章中重申,長期來看股市與美國經濟的整體成長性是相關的,過度高估或低估的股票價格肯定會迴歸於其內在價值。
巴菲特的研究表明,美國股市的長期平均年複合回報率大約為7%左右。不過,如果從某個特定階段看,由於受利率、投資者預期收益率、心理因素等影響,股市的投資回報率是忽高忽低的。這就是巴菲特經常引用他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所說的一句話:“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臺投票機;但從長期看,它是一臺稱重機。”
例如,1964年至1998年間,美國股市的整體走勢就與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走勢完全背離。這個期間一共有34年,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在前17年的走勢就和後17年完全不同。
從前17年看,1964年末的道·瓊斯工業指數為874點,1981年末為875點,17年只增長了1個百分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是誰都不敢說這17年間的美國經濟也是原地踏步的,因為這不是事實。研究表明,在此期間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373%。
從後17年看,1981年末的道·瓊斯工業指數為875點,而1998年末為9181點,17年間增長了倍,屬於典型的大牛市行情。同樣毫無疑問,在這期間美國的經濟發展絕對沒有這麼快。研究表明,在此期間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177%。
如果把考察期間擴大到整個20世紀,可以看出經常如此。在這100年間,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實際增長了702%。而如果繼續把這100年劃分為10個10年期來考察,再扣除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大衰退和兩次世界大戰,美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然是持續增長的。如果股市能夠作為宏觀經濟晴雨表的話,那麼在這10個階段中,美國股市都應該是不斷增長的,但事實根本不是這回事。
例如,1900年的美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相當於1996年的4073美元,1920年的這一指標相當於1996年的5444美元,增長了。可是這20年內,道·瓊斯工業指數只是從當初的66點增長到72點,增長了9%,年平均增長率只有。1964年至1981年,美國股市中又出現了與此非常相似的一幕。
而在接下來的1920年至1929年9年間,道·瓊斯工業指數卻從72點一躍而上到了381點,增長了429%。緊接著,1930年至1948年間,道·瓊斯工業指數又幾乎下跌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