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4/4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教其音,不解其義。語云:“駙馬若再嗔怒,可將此偈誦之,其嗔自息。”其偈曰:“無親往他國,欺誑一切人,粗食是常食,何勞復作嗔?”公主記憶不忘,一日駙馬食時,又發嗔怒。公主將商人所授之偈,持誦一遍,駙馬聞之,心生畏懼,何以我之醜歷史,被其得知?此後不可發嗔,若更嗔怒,自必被擯,從此駙馬安分矣。公主喜甚,但得 其益,不知其義。
咒之功能,亦復如是。心經講解已竟,唯望在座諸君,既已聞經,當因聞起信,因信生解,因解發行,因行得證。果能依此般若心經信解修行,現前可為完全道德之人,將來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果證矣。
憨山大師雲:此咒為密說般若,不容意解,但直默誦,其收功之速,正在忘情絕解,不思議之力耳。然此般若,所以收功之速者,乃人人本有之心光,諸佛證之,以為神通妙用。眾生迷之,以作妄想塵勞,所以日用而不自知,自昧本真,任受諸苦,可不哀哉!苟能頓悟本有,當下迴光返照,一念燻修,則生死情關,忽然隳裂;正如千年暗室,一燈能破,更不別求方便耳。吾人有志出生死者,舍此決無舟筏矣!所謂滔滔苦海內,般若為舟航,冥冥長夜中,般若為燈燭。圓瑛望在會諸位,各各燃般若燈,疾出生死昏衢,駕般若舟,直達涅槃彼岸矣!
太虛大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義(1)
太虛大師小傳
太虛大師,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