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麻醉藥。
“蕪花,味辛溫,主效逆上氣,喉鳴喘,咽腫短氣,蠱毒鬼瘧,廟瘕癰腫。殺蟲魚。”按,蕪花又名悶頭花。頭痛花,其花有毒,入藥可以瀉水、逐痰。
《神農本草經》中的這些花葯,一直作為我國傳統的驗方,在對症醫治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約成書於春秋戰國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理論經典,它同《神農本草經》相似,託名上古帝王,透過以黃帝與岐伯、雷公的對話形式闡述中國古代對醫理的系統認識。這部專門討論理論問題的著作還記載了十三種著名的處方,其中可用以除陳氣的湯劑“蘭草湯”,以菊科的蘭草為藥材,也屬於一種花葯治療。
漢代張仲景,史稱“醫聖”,所撰《傷寒雜病論》中有關雜病的部分《金匱要略》,運用君臣佐使理論組方,詳細介紹了大量的湯、丸、散、膏、丹等方劑,代表了當時醫藥學的最高水平。書中以花入藥,例子頗多。如“侯氏黑散”。以菊花為主藥,輔以白朮、細辛等十餘種藥材,可治風癲病;“旋覆花湯方”,以旋覆花為主藥,可治肝臟氣血鬱滯;“紅藍花酒方”,單用紅藍花一味,可治婦女腹中血氣刺痛;“大黃牡丹湯”,以大黃、牡丹為主藥,可治腸癰;“當歸芍藥散”、“枳實芍藥散”以芍藥為主藥之一,分別可治妊娠腹痛和產後腹痛;“桅子大黃湯”、“桅子豉湯”,以桅子為主藥,分別可治酒黃疸和利後虛煩。此外,以款冬花入藥的有“射干麻黃湯方”,芫花入藥的有“十棗湯方”,等等。不過以上諸方須作些區辨,芍藥是取其根莖,牡丹是取其莖皮,桅於是取其種子,而菊花、旋覆花、紅藍花、款冬花、芫花等才是取其花蕾,配藥組方。
漢末名醫華陀,精內、外、婦、兒、針炙各科,而外科尤為擅長。他當時為病人施行手術,已使用了一種麻醉劑一一麻沸散。《後漢書·華陀傳》載,華陀在給患者治療時,“若疾發於內,針藥所不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割破腹背,抽割積聚。”可惜此方當時沒有記載下來。但據後世研究者認為,此方所用主藥既是曼陀羅花。曼陀羅花,又名風茄兒,原產熱帶和亞熱帶,我國西南至東南有分佈,花、葉、種子入藥,花名“風茄花”、“洋金花”,種子名“風茄子”,花或全株有劇毒,長期以來外用可治風溼痺痛,內服可作麻醉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說:“曼陀羅花……花、子辛溫有毒,主治諸鳳及寒溼腳氣,煎湯洗之:又主驚痛及脫肛,併入麻藥。”又說:“相傳此花,笑採釀酒飲,令人笑;舞採釀酒飲,令人舞。於嘗試之,飲須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驗也。八月採此花,七月採火麻子花,陰乾,等分為末。熱酒調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曼陀羅花所以有此功效,按現代科學講法,是因為它為阿托品屬,含有莨菪鹼,能麻醉人的中樞神經及末梢神經,抑制腺體分泌,擴大瞳孔以及馳緩胃腸和氣道等平滑肌的痙孿。後人有驗方“麻醉散”,其配方為:曼陀羅花三錢,川烏素七分,草烏素七分、贍酥二分,澱粉適量。此方相傳即為華陀留傳之歷史最古麻醉方。而西方遲至公元1847年才發明麻醉劑,兩相比較,東方文明開化之早,令人驚服。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十四、見說寒英能愈疾……元·曹之謙(2)
晉嵇含《南方草木狀》不屬於醫籍,但這部問世於晉永興元年(304),為我國現存最古的植物學專書,卻不乏對植物藥理的研究,其中並有花療的記述,茲舉二例。一曰:“豆蔻花,其苗如蘆,其葉似姜,其花作穗,嫩葉卷之而生花,微紅,穗頭保色,葉漸舒,花漸出。舊說此花食之破氣消痰,進酒增倍。泰康二年(281),交州貢一篚,上試之,有驗,以賜近臣。”一曰:“山姜花,莖葉即姜也。根不堪食,於葉間吐花,作穗如麥,粒軟紅色,煎服之,治冷氣甚效。出九真交趾。”醫書認為,豆蔻一般以種子人藥,花亦可用,但力較薄弱;山姜則根、種於和花均可入藥,皆有療效。
漢唐以來,隨著醫療經驗和醫學理論的豐富和提高,醫學著述不斷湧現,歷宋元明清,遂蔚為大觀。這些醫書中多有關採製鮮花組方入藥的記述:
◎桃花療
宋王懷隱等《太平聖惠方》:
桃花散
桃花一兩,葵子一兩,滑石一兩,檳榔一兩。
主治:產後大小便秘澀。(“主治”一項,為筆者據原文統一概述於後,下同)
◎辛夷花療
明龔廷賢《壽世保元》卷六: